第283章 A射B导,听说过吗? (第2/3页)
……”
“秦亮同学,我们这边没什么问题了,发动机的测绘仿制也很顺利,甚至改进提高的计划也已经在做了,只是,武器系统方面,还是个大问题。”
“什么问题?”
“对于一款武装直升机来说,反坦克导弹是最好的武器,但是,目前国内成熟的只有红箭-73,新一代导弹红箭-8,目前还在研制之中,听说有大量的技术难题无法解决。”
武装直升机两侧的短翼上,挂载的火箭发射巢是一种非制导武器,主要用来面杀伤,要对付坦克等等装甲目标,就需要专门的反坦克导弹,而且,后者才是主要任务。
当年,珍宝岛之后,东方对手头的反坦克能力严重不足,有了很深的认识,火箭筒是不行的,必须得有反坦克导弹!
1971年,东方获得了苏制萨格尔导弹,两年后决定测绘仿制,到了79年终于设计定型,从此东方陆军有了专门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
但是,这东西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还是非常原始的,它使用目视跟踪、三点导引、手动控制、导线传输指令的方式。
简单来说,这东西就是个线控的航模。
导弹发射后,操作手得时刻盯着,手里拿着摇杆不断操作,通过导线,指令传输到导弹上,导弹按照指令偏转。
等等,导线?
没错,就是导线!
在导弹的尾部,有一圈圈的缠绕好的线,一边向前飞,一边释放线缆,这样才能接收到后面操作手的信号。
飞着飞着,如果前面突然遇到大树,一下子刮上去,那导弹就会失控。
为什么不用无线电?
这当然是因为战场干扰,不用说敌人了,就算是自己,一旦面对滚滚的装甲洪流,很多操作手得一起发射,这样彼此之间就会干扰,毕竟这个时代的无线电技术是很落后的,没法分出那么多信道来,大哥大都会串号,更不用说其他的了。
红箭-73出来之后,终于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不仅仅装备到了步兵手里,还装备到了各种车辆上,就连装甲车上,都可能会架着一枚红箭-73,这东西没外包装,就直接暴露在外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由于质量可靠,生产了很多年,哪怕到了后世,偶尔打个碉堡什么的,还在用这东西。
但是,技术毕竟落后,所以,七十年代中期,当从特殊渠道弄到了陶式反坦克导弹之后,国内就上马了红箭-8反坦克导弹项目,它的技术路线,则是管式发射、光学跟踪、有线半自动红外制导。
管式发射,就是说这导弹是装在一个发射管里的,这样做的好处,当然就是导弹的寿命更长,不容易日晒风吹,发射的时候,火焰也不容易灼伤到操作手。
光学跟踪,则是说在操作的时候,只要用光学手段,瞄准目标就行,至于导弹怎么操控,就由有线半自动红外制导来解决了。
导弹尾部能发出红外线,被发射装置上的测角仪接收到,测量出来弹体和瞄准线之间的角差,计算机算出来这些偏差,发出修正指令,通过导线传输给导弹,直至命中目标。
这种操作方式,射手只需要瞄准目标就行,不用动操作杆,这样显然大大降低了操作手的操作难度,提升了命中率。
之所以是半自动,就是因为射手还得继续瞄准目标,直至命中,如果不需要这些,那就是真正的发射后不管了。
红箭-8高达百分之九十的命中率,靠的就是这一套制导系统。不过……这东西的技术难度,很明显比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难多了,相关单位研发缓慢,也是可以理解的。
84年的大阅兵,曾经展示出来过这种导弹,但是实际上,这导弹在87年才彻底定型,88年正式服役。
如果不是秦亮,提前搞武装直升机,九十年代才会出现的武直九,是不会遇到这些难题的,现在,既然遇到了,那自己就推动一把好了!
“嗯,咱们会和相关部门联系的,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咱们来解决!”
重新回到厂房的时候,美国佬还在研究着米-24,当然,他们的着眼点和东方不同,东方是为了仿制,他们是为了寻找这种飞机的弱点。
“各位觉得这款飞机如何?”秦亮开口问道。
“我们认为,这款武装直升机的性能并不好,和我们的眼镜蛇武装直升机是一个级别的,到我们的阿帕奇直升机差远了。”雷-利奥说道:“这飞机上,有很多的败笔,比如说这个短翼,个头太大,虽然在飞行中能提供升力,但是牺牲了悬停性能,重载下估计无法悬停,甚至起飞都得滑跑。”
秦亮恍然大悟,还是得专业人士来解惑啊!
当听说雌鹿起飞一般都是把屁股翘起来,滑跑起飞的时候,他就很纳闷,现在才明白,是这个短翼在搞鬼。
阿帕奇也有短翼,也能提供升力,但是个头不大,每边只有两个挂架,而雌鹿体型庞大,短翼每边都有三个挂架!
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在高速飞行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