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4章 巡航导弹一揽子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44章 巡航导弹一揽子计划 (第3/3页)

么贡献,这也是航天人讨论的一个热点。

    1961年,国内就举办了十二次星际航行座谈会,1965年,钱老提出报告,指明人造卫星的用途:测地卫星、通讯及广播卫星、预警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侦察卫星等等,当年4月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正式启动,代号651任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方红一号。

    1967年,海军就提出了发展导航卫星的建议,第二年,灯塔一号导航卫星项目正式上马!

    在秦亮的意识里,总觉得北斗一号,就是东方在导航卫星领域里的最早的研究了,没想到,居然还有灯塔卫星!

    和北斗一样,寓意都象征着挂在太空,永远不会掉落的指路明灯,只可惜……

    “这灯塔一号,什么原理?”

    “它使用十二米长的重力梯度杆,顶部有一个天平动阻尼器,和美国的子午仪卫星原理差不多……”

    说起卫星导航,人人都知道GPS,这种导航卫星用的是精确授时的方式,用户只要能接收到头顶上三颗卫星发射过来的时间信号,和标准时间信号对照,就能知道这三颗卫星发射过来的信号用了多长时间,然后乘以光速,就能算出到三颗卫星的距离,再知道这三颗卫星的位置,就能用几何知识算出来自己的位置。

    再迭加第四颗卫星,就能知道自己的高度信息,由于GPS有二十多颗,就能保证随时随地头顶上都会有五六颗卫星,完全满足导航定位需求。

    在这种卫星导航系统之前,美国也有导航卫星,这就是子午仪卫星,用的是多普勒频移的方案,极地轨道,太空只有五六颗,导航精度在几十米上,关键是,动辄半个小时以上,才能飞到头顶一次。

    东方,也有类似的导航卫星计划!

    从六十年代末期设计,到七十年代末期,灯塔一号已经完成了模型星、初样星、热控星、结构星、电性星的模装和试验,可以说,地面实验已经全部做完,就等着打卫星上天了!

    就在这个时候,灯塔一号项目,下马了!

    原因也很简单,国家要发展经济,很多科研项目太烧钱!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反正美国有GPS,还有免费的民用信号,在当时短视之中,灯塔一号就这样烟消云散,和运十的命运一样,让人唏嘘!

    在八十年代中期,陈老就创造性的提出了双星定位原理,还利用地球通信卫星和地面站做了实验,但是,上级就是不批!

    一直到了93年,货船在海上被检查,GPS信号被屏蔽……第二年,北斗一号项目就上马了!

    北斗一号双星定位,精度差了一些,还需要地面站解算,但是,这毕竟是咱们自己捣鼓出来的卫星导航系统!没想到,到了北斗二代,居然又要去和国外合作,在被欧洲人坑了之后,老老实实地回来搞自己的北斗二代。

    在这种关系重大的系统上,不能指望外国人,只能靠自己!

    “如果咱们西工大动手搞的话,现在就能把灯塔一号发射上天……秦亮同学,秦亮同学?”

    秦亮这才回过神来。

    “王教授,各位老师,子午仪卫星类似的技术,已经落伍了,我们不能发射一个上天就落伍的卫星导航系统。”

    “你是说,要搞美国的GPS那种系统?那个技术难度太高了!上面星载的原子钟,我们国内就没有,耗费也太大了!二十多颗卫星,那得花多少钱,靠咱们西工大……”

    西工大再有钱,也经不起这么造啊!美国的国力雄厚,可不是咱们一个大学能比的!

    “咱们当然要走自己特色的道路,用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打造一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两颗卫星不够啊!至少得三颗卫星,还得呈一个三角形……”

    “第三颗卫星,就用地球来充当!”

    这啥原理?

    双星导航,就是用两颗在轨的卫星坐标作为圆心,把用户到卫星之间的距离作为半径,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球面,用户就在这个球面交线的圆弧上,地面中心站的电子高程地球,是一个以地心为球心,球心到地面表面高度为半径的非均匀球面,只要用几何方式,算出圆弧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就能得到用户位置。

    在定位的时候,用户还需要向卫星发送信号,用这个时间差来算用户位置。

    这意味着用户在定位的时候会暴露自己的所在,和GPS纯接收信号的方案有明显的不足,但是同时……这也开发了北斗卫星的新功能:可以发送短报文,简单通信!

    当年汶川地震,第一批跳伞下去的勇士,携带北斗终端,就是可以用这个终端来发出信号!后世的很多手机,也都能用北斗短信,北斗通话,这是咱们东方特色的导航卫星系统!

    秦亮介绍完了基本原理,一群宇航工程系的老师们,都用看外星人一样的目光看秦亮。

    “亮子,你这卫星导航原理,绝对世界独一份啊!”

    “是啊,提出一种全新的技术路线,你这脑子……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PS:战斧导弹和北斗定位原理图。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