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4章 汉卡好了想走?倪老,留下来搞龙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4章 汉卡好了想走?倪老,留下来搞龙芯! (第2/3页)

“那就从我们西工大开始啊。”秦亮笑了笑:“倪工,如果搞这样一款处理器,我们得花多少钱,用多少时间?”

    倪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思考一番开口:“我们用X86的指令集和架构吗?”

    秦亮摇头:“当然不,我们还得有自己的指令集和架构。”

    倪工睁大了眼睛,西工大人的胃口,比一般人要大百倍啊!

    “这样的话,至少得投入上千万的研发经费,时间也得三年以上。”

    “那你觉得,计算所有这笔钱吗?”

    这才是秦亮最终要问的问题。

    计算所?经费全靠上级拨款,而国家要发展经济,各行各业都要忍耐,上面怎么可能给拨款几千万?

    倪工沉默了。

    其他人也沉默了。

    几千万,秦亮,你是认真的吗?

    咱们数学系这才刚刚有了盼头啊,微型计算机热销全国,甚至卖到了国外,咱们数学系的大楼今年就能盖起来,咱们的计算机工厂会增加汉卡的生产线……这些都要花钱,你居然还要花钱搞芯片,还几千万?

    咱们数学系,怕是又要过苦日子了啊!

    “曾经,科技的图腾是飞溅的铁花和高高的万吨水压机,但是今后,科技的图腾就是小小的芯片,我们如果不能有自己的芯片,那我们就会永远受制于人,倪工,您应该知道计算机领域里的摩尔定律,每十八个月就迭代一次,我们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现在我们不追赶,以后就得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

    秦亮看向在场所有人:“我们东方的产品,不能没有自己的大脑,我们西工大的产品,必须装上我们西工大的芯片才行!各位,我们是龙的传人,就该用我们的龙芯!”

    龙芯!

    这个词一出口,在场很多人的心都是一阵颤动。

    大型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以后计算机产业就是微型计算机为主,西工大组装出来的计算机,怎么能装个不属于自己的大脑?

    “好,秦亮同志,就凭龙芯这个词,咱老倪把后半生,放在西工大了!”倪老点头:“不过……造芯片不是一两句话,先不用说需要的人才问题,就说这技术路线,不用X86,那我们用什么?”

    “我们自己发明龙架构和龙指令集,一切都得是我们自己的才行,至于技术路线,我们选择精简指令集。”

    由于X86系统的不可靠,后世的国防系统早就是清一色的龙芯架构了,民用领域里,由于生态问题,还是Wintel联盟大行其道,但是在专业的领域里,龙芯绝对是占据主流的。

    秦亮当然也知道龙芯的很多特点,现在,就一股脑地给倪老他们讲出来就好了。

    计算机的处理器,感觉好像很复杂,但是可以抽丝剥茧,就能进行分析,程序都是分成一个个指令,然后在处理器中进行操作的。

    X86用的是复杂指令集,这一个指令,就可以执行很多个操作,从内存中读取数据、进行移位、加减乘除等等操作,再把数据写回去等等。这样单个指令很庞大,但是总的指令个数很少,早期的X86,只有115条指令,后续陆续加入多媒体等等指令集,每次也就加个二三十条而已。

    后世另一种大名鼎鼎的处理器,也就是ARM架构,用的则是精简指令集,单个指令,就执行一个简单的操作,这是吸取了前者的缺点之后来的:复杂指令集虽然让代码编写更加简单,但是计算机处理起来复杂,程序运行复杂,效率低下。

    这样做的坏处是程序编写复杂,但是……只要不使用汇编语言,又有谁会和底层打交道,直接用C语言的话,面向对象就可以了,不会面向机器,管他内部多少指令呢!

    后世龙芯的指令集,那可是两千六百多条的,也没有见哪个编写程序的头疼过,底层玩操作系统的例外。

    X86开始好像很强大,但是随着芯片性能的提升,X86的缺点是越来越多,功耗高,主频虽然高,但是实际处理起来没感觉到多快,反倒是一众ARM架构的处理器脱颖而出!

    就拿苹果来说,笔记本从英特尔处理器切换到自家的M系列芯片,别的不说,电池使用时间就翻倍了!功耗低,性能还不弱,到了AI时代,英特尔更是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现在,咱们要搞,就瞄准更有前途的技术路线来搞!

    “我们的指令长度固定,编码格式固定,大部分的指令只需要有两个源操作数和一个目标操作数,主打一个快捷,指令分成基础部分和扩展部分两种,数据类型有五种,分别是比特、字节、半字、字、双字,基础运算指令有……”

    秦亮对这些指令可是非常熟悉的,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解,其他人飞快地敲动键盘记录,对他们来说,打字速度已经超过了写字速度,CCED字处理软件里,很快就满屏了,接着下一屏……

    倪工神色复杂地看着秦亮,直至秦亮说完,才悠悠开口:“好,你连指令集和架构都给咱们设计出来了,等我回去,从咱们计算所请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过来,大概……一年内,争取完成初始设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