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5章 中距弹一打二,近距弹用头盔瞄准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5章 中距弹一打二,近距弹用头盔瞄准具! (第2/3页)

验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的,有了一两个新材料,可以改进现有的发动机,但是要彻底提升一代……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过度的谦虚,那可就是骄傲了啊!”林老看向秦亮。

    秦亮也只能苦笑。

    “靶机已经起飞!”

    就在此时,又一个声音响起。

    “咱们还是先关注这次打靶定型吧。”秦亮说道:“最后一次打靶定型是什么实验?”

    “一打二,多目标攻击。”

    我去!

    秦亮瞬间就睁大了眼睛:“咱们的导弹是半主动引导的,怎么可能多目标攻击?”

    这个时代,对大部分的战机来说,能拥有中距拦截能力就不错了,能命中自己锁定的目标,都是一种幸运,更不用提同时对付多个目标了。

    当然,类似的实验,美国海军搞过,他们用的是雄猫战机加不死鸟导弹的配合,后者是主动雷达引导导弹,只要发射出去,理论上都不需要管,实际上,需要引导到目标附近,只要导弹导引头截获目标,那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这一打六的实验,还取得了成功,但是属于提前制定打靶方案,也就是精心设计而已,实际作战中,从来就没出现过。

    咱们的半主动导引头,需要载机雷达照射的,这还怎么一打二?

    “两个目标彼此之间距离需要比较靠近,也就是常见的双机编队。”朱秋解释道:“我们同时发射两枚导弹,先引导其中一枚,另一枚则使用比例引导的方式到达目标附近,等到击落了长机之后,机载雷达会迅速切换,锁定僚机……”

    这不是表演,是有实战意义的!

    “咱们电子工程系,果然厉害啊!”秦亮不得不感慨,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样做,被电子系的师生们给想到了!

    “这里也有607所的功劳。”朱秋说道:“这属于咱们联合研发的项目。”

    说话间,空中再次传来了无线电呼叫。

    “已经到达预定空域,请求打开雷达,搜索目标!”

    “可以打开雷达,靶机在你前方一百二十公里之外,迎头飞来!”

    “收到!”

    完全依赖地面引导,这方式也该改改了,得向西方学习,给飞行员更大的自主权……算了,这还是以后再说吧,让空军和老巴们接触一段时间,自然就会总结出来这些了。

    天空中,老王娴熟地打开雷达,屏幕上出现了旋转的波束图像,很快,两个亮点出现。

    “八十公里外,发现目标!”

    “距离六十公里,雷达转入锁定!”

    “导弹开始自检!”

    一道道声音传回,地面上,没有人再说话了,大家伙都在等待着空中,期待着那里传来好消息。

    “距离三十公里,导弹发射!”

    机翼下,火光攒动,两枚乳白色的导弹分别离开左右挂架,拖着白烟向前飞行,老王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雷达屏幕。

    二十公里!

    十公里!

    一公里!

    到达杀伤半径内,立刻切换目标!

    连续波照射器照向了第二个目标,刚刚还在盲目飞行的第二枚导弹,迅速找到了目标,修正航路,向目标扑了上去!

    地面上。

    “第一个目标被击落!”

    “第二个目标被击落!”

    “打靶取得圆满成功!”

    瞬间,一片欢腾。

    最后一个实验,其实是超纲的,现在也圆满完成,从此,东方航空兵获得了世界一流的空空导弹,不再是有枪没弹了!

    “太棒了,咱们空军终于具备了中距拦截的能力,今天,咱们要好好地喝几杯!喂,秦亮,秦亮,你跑什么?”

    “咳咳,我去上厕所。”

    “警卫员,跟着秦亮同志!”

    天空中,轰鸣声响起,完成了打靶任务的超七战机咣的一下子,降落在了跑道上,然后减速,停车。

    当老王下来的时候,就看到了一大群人上来。

    “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打靶,用不着这么激动啊,喂,各位,你们别扔,把我扔上去,一定要接住啊!”

    食堂。

    “来,这第一杯酒,祝贺我们空军获得了一款先进的中距空空导弹!由于技术过于先进,所以,这款导弹暂时还不能出口……”

    “林老,这导弹先进的地方,主要是我们的双脉冲发动机,我们的出口产品,可以装之前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啊!”秦亮开口。

    林老白了他一眼:“我说错了吗?我是说霹雳-10不能出口,你们那个外销代号的闪电-10,我没有反对啊。”

    西工大研发出来,要自己建立导弹工厂,这会耗费大笔的资金,当然,钱不用愁,贷款就行,但是,这导弹必须得大批量销售出去,否则还是没法填补投入的大窟窿。

    “哦哦。”

    “哦哦就过去了?你得先自罚一杯!”

    唉,早知道就不乱说话了,秦亮只能拿起酒来,放到嘴边,那表情就和要英勇就义了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