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这是运十,不是波音707的仿制品! (第3/3页)
机吧,除了机身尺寸不同,还有很多地方不一样,您看到我们的发动机了吗?您知道这是什么型号的吗?”
造飞机的,和造发动机的一般都不是一家,民航的发动机,几乎都被罗罗、普惠和通用电气所垄断,眼前这款运十……
德拉斯科走到了发动机旁边,仔细观察,不是他熟悉的任何一款发动机!
“来,看看前面,这风扇叶片,是我们东方自研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重量轻,强度高,在行业里,这是我们东方的首创!”
瞬间,围观的人群之中,不少人都睁大了眼睛,复合材料叶片!很多公司在研究,很多公司都不得不放弃了,没想到,东方人居然搞成功了!能装到飞机上飞过来,那就足以说明它的可靠性了!
“来,再看看这翼稍小翼,咱们知道,目前很多航空公司在研究,但是真正展开商业飞行的,我们还是第一家,而且,我们这小翼,和翼稍接触部位是平滑过渡的,这样可以减少机翼和小翼交接地方的干扰阻力,从而让漩涡远离机翼的平面部分,全世界,我们是第一个用这种技术的!它的减阻效果,可以达到百分之七点二!”
兰彻斯特最早注意到了机翼翼稍的问题,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这里会出现一片扭转的带状空气,像是侧翻的小型龙卷风,也就是出现一团漩涡。
虽然看着很酷,但是这东西是个大麻烦,它会降低机翼的效率。
不过,当时没有办法从理论上切实研究这些技术,直至冷战时期,翼稍小翼技术才开始进入航空公司的视线,尤其是73年之后,随着石油价格的飙升,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的工程师们再次开始了研究,而他们的研究成果,就是把小翼垂直加装到翼稍!比如美国空军就提供了一架KC-135空中加油机,来测试这种小翼。
不过,这飞机的首飞已经是79年7月份之后了。
现在,东方的运十加装的小翼,绝对是第一次展示在外界的眼前,而且,还是更加先进的混合小翼:以平滑的曲线而不是尖角附着在机翼上!这技术,已经是九十年代的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