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四十七章 国之利器 (第2/3页)
锦只站在那不动声色。
从今个开始,朕便在这宫里斋戒谢罪。”嘉靖坐在i有些默然,一件道袍直垂到了莲台下边。
“老奴这就叫人帮万岁爷安排去。”黄锦说着话,便要移步。
“且慢。”嘉靖出声叫住黄锦,“宣萧墨轩回京,顺便带上那两个孽障。先让胡宗宪暂兼浙江巡抚,谭纶暂兼浙江布政使。”
“是。”黄锦欠身回道。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人是萧墨轩抓的,便叫他和萧天驭两个去审。”嘉靖略想了下,又继续说道。
“哎。”黄锦又应了一声。
“还有严嵩,也叫他去看看他提拔的人,到底都什么样子,算上他一个。”嘉靖伸出食指,在空中点了几下,“他提拔的人,也再叫他去收回来。”
“去吧。”嘉靖说完,便闭上了眼睛。
“老奴告退。”黄锦弓着腰,也退了出去。
“严嵩老了,识不得人了。”等黄锦退出去后,嘉靖却睁开了眼,自言自语似的说道。
大明嘉靖四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己丑,杭州城。
“等进了京,这许多货物须得自个开家店铺卖了才是利高。”宁苏儿拉着李杭儿一起跳上一艘印巡船,又回身望了望后边的一长串正在装着货物的船,那里面不但有置办的货物,还有南直隶和浙江的大人们送给萧墨轩的礼物,心里只觉得乐滋滋的。
“宁姐姐怎生成天都念着那些货物,哪里像个女儿家。”杭儿笑眯眯的看着苏儿。
“女儿家?”宁苏儿不屑的撇了撇嘴,“难道女儿家就该在内房呆着不成?”
“杭儿还小的时候,娘亲还在,那时候娘亲便是这般说的。”杭儿腼腆的笑了一声。
“女儿家做将军打战的便都还有。”宁苏儿拉着杭儿向船舱里边走。
“女儿家做将军?”杭儿吃惊的微扬起头来,她从小听乡里的大人们说的都是女儿家要矜持,“听村里的大人们说,女儿家须得像那富春江里的水一般才是。”
“哎呀,好妹妹,你别和我说这些。”苏儿赶紧摇了摇头,“你长这么大,可出过村没有?”
“这……”李杭儿顿时一阵语塞,“只是十岁前去过几回县城。”
“那便是了。”宁苏儿颇有些得意的扬了扬头,“那你可见过江水泛滥的时候?”
“这倒是见过好几回了。”李杭儿点了点头,“今年的洪水便是格外的大。”
“所以嘛。”宁苏儿拉着李杭儿在船上到处找着合适的房间,这回这条船上再没了外人,倒是可以自在了,“女儿家若是要像水,便要有柔的时候,也要有烈的时候。”
“噢。”李杭儿若有所思似的点了点头。
这时,萧墨轩由胡宗宪和谭纶一行送着,也到了码头边。
“萧大人一路保重。”胡宗宪抱拳向萧墨轩拱了拱手,自从台州一战后,他对这个年轻人更是多了几分钦佩。
“一路保重,代在下向裕王爷,令尊还有各位大人问个安。”谭纶也闪出身来,向萧墨轩道别。
接着戚继光,王浚等人也一一走上前来,向萧墨轩道别,萧墨轩一个接一个的回礼,一时竟有些手忙脚乱。
“各位大人都还有要事要办,都请先回吧。”萧墨轩等回礼毕了,开口说道,“在下须得等那些货物都装好了才能开船。”
“都是京里的大人和公公门托办的事儿,也是推托不掉。”萧墨轩看着河面上的那许多货船,微微笑道。
“呵呵。”胡宗宪顺着萧墨轩的目光看去,却只看见印巡船上的两个女娃娃踮着脚朝这里望,于是也笑一声,“想是萧大人也有事要办,在下等就不打扰了。”
等胡宗宪和谭纶等人都走得远了,萧墨轩正想回过身来,却感觉肩膀上被谁拍了一下。回身一看,却见是盛衍。
“元川。”萧墨轩惊喜的叫出声来,“适才怎没看见你。”
“这不是刚到嘛。”盛衍嘿嘿笑道,“还好竟是赶上了。”
“你这货是好生的逍遥。”盛衍朝印巡船上望了望,“来的时候一个,回去的时候却变成了两个。”
“你说我无妨,却是不能污了人家姑娘的清白。”萧墨轩连连摇头。
“你这回京的时候,正好帮我带封信给家里。”盛衍从怀里掏出封信来,递给萧墨轩。
“哎。”萧墨轩应了一声,接过信来,又朝盛衍笑道,“难道元川竟也是想家了不成?”
“若说想家,倒也有些,不过再几个月便是可以回京去了。”盛衍摇了摇头,“只是这一封信却是要向家里的老爷子打点秋风。”
“你在那淳安县里,无非是些吃喝,也甚费钱?”萧墨轩觉得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