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自信!徐允恭不是悲剧人物! (第2/3页)
他将领要么镇着辽东,要么守着云南,以及各地要害城镇。”
朱高炽掰着手指细数,语气轻松得像在说家常,“可岭北不一样,这里既要能打仗,又要会安抚部落;既要懂军务,又得通商路。”
“放眼整个大明,论将门出身,你是大将军嫡子;论才干,你跟着外公自幼随军,而且常年驻守北平熟悉军务;论心细,那日勘察和林地形,你连哪处泉水冬季不冻都记在册子上——不是你,还能是谁?”
徐允恭的喉结滚动着,却说不出话来。
他知道自己有才干,也渴望像父亲一样建功立业,可这些年总觉得头上有层无形的网——他是徐达的嫡长子,所以备受朝野关注,在父亲的培养之下,徐允恭也戒骄戒躁,一门心思地打理军务。
他以为这辈子最多只能做个镇守一方的将军,却没想过高炽会把岭北这片新天地,完整地交到他手上。
“臣……臣不明白。”徐允恭的声音带着颤抖,“岭北地处要害,殿下为何不交给更稳妥的老将?臣……”
“因为你是徐允恭。”朱高炽打断他,目光亮得惊人,“不是谁的影子,不是谁的忌讳,就是徐允恭。”
他上前一步,拍了拍徐允恭的肩膀,力道沉稳,“我知道你心里的疙瘩。可你看,雄英好好的,我也好好的,将来这大明的天下,是要靠咱们一起撑起来的。以前那些避讳、那些猜忌,都该扔了。”
他想起史书中徐辉祖的结局——被削爵软禁,最后病逝于府中,连个谥号都没能留下。
这样一个忠勇的将才,却落得如此下场,只因为恪守忠义,生错了时候。
可现在不一样了,朱雄英活下来了,靖难之役的***断了,徐允恭不必再困在南京的方寸之地,不必再为了忠义二字纠结至死。
“舅父,”朱高炽的语气郑重起来,“这岭北,是你的舞台。你想修多少烽燧,我就调多少民夫;你要多少粮草,我就让詹徽从商税里给你拨;谁敢不服你,我亲自带铁骑来帮你撑腰。”
他笑了笑,眼里闪着狡黠的光,“将来你在这里立了功,史书上会写‘魏国公嫡子徐允恭,镇守岭北十余年,拓地千里,胡汉归心’——多风光。”
徐允恭看着朱高炽年轻却沉稳的脸,忽然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