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再打?拿什么打? (第3/3页)
“报——陛下!靖.国汉王世子洛珩,遣使送来国书!”
嗯?洛珩的信?
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皇帝也愣了一下,强压怒火,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呈上来!”
太监赶紧小跑着下去,接过使者手中的国书,毕恭毕敬送到御前。
皇帝冷着脸,一把扯开,目光扫过。
看着看着,他紧绷的脸色居然慢慢缓和了一点,虽然还是难看,但那股子要杀人的戾气消了不少。
信上字迹倒是工整,语气也算“恭敬”。
大概意思就是:边境那次纯属误会,底下人没管好,发生了点摩擦,惊扰了上国天兵,实在不好意思(但一个字没提赔偿)。我洛珩对天朝上国那是心向往之,绝无半点不敬之心(但宋国地盘我是吃定了)。希望两国能摒弃前嫌,以后继续保持友好往来(你们别来找事,我也不去惹你们)。
通篇下来,看似请和,实则绵里藏针,既给了点面子,里子一点没让。
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这封信就成了最好的台阶。
皇帝看完,沉默了片刻,把信往旁边一扔,哼了一声,声音依旧硬邦邦,却没了刚才那股非要拼个你死我活的劲头:“哼!算他洛珩小儿还识相!知道递个话过来!”
他环视下方依旧跪着的臣子,顺着杆子就往下爬:“既然他已知错,朕身为上国天子,也不好太过计较,显得我大周没有气度。”
几个老臣互相看了一眼,心里都明镜似的,赶紧顺着说:“陛下圣明!洛珩既已服软,我大周自当展现天朝胸怀!”
“正是正是!区区边陲小国,侥幸得胜,岂能与我煌煌大周抗衡?陛下不予计较,已是天恩!”
皇帝听着这些马屁,心里那点憋屈总算顺了点,腰杆又挺直了,找回了几分“上国皇帝”的感觉。
“罢了!”他大手一挥,做出宽宏大量的样子,“此次便饶他一次!就算他吞了宋国又如何?不过一隅之地,弹丸之国!我大周乃天朝上国,底蕴深厚,更有强宗大派鼎力支持!岂是他能撼动的?”
他越说越觉得自己有理,声音也拔高了:“传朕旨意,边境各军,严守关隘,暂不主动出击。晾他洛珩也不敢再犯天威!”
“陛下英明!”群臣赶紧山呼,心里都松了口气。这仗,总算不用打了。
一场眼看就要爆发的国战,就在洛珩这封不软不硬的“求和信”和大周皇帝顺坡下驴中,暂时偃旗息鼓。
朝会散去,皇帝回到后宫,脸色又沉了下来。
贴身老太监小心翼翼地上前伺候:“陛下,您真信那洛珩是真心求和?”
皇帝冷笑一声,眼神阴鸷:“真心?他那是缓兵之计!吃了这么大亏,折了两万血蹄,朕能不知道他憋着什么坏?”
老太监不敢接话了。
皇帝踱了两步,咬牙道:“等着!给朕等着!等国库缓过劲,等北边西边都安稳了,等朕再炼出更多的血蹄……朕一定要亲手捏死洛珩那只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