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04章 定倭归京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04章 定倭归京2 (第2/3页)

度君子之腹了!"

    另一位官员接口道:"辽国公威震四海,却如此谦和待下,实乃罕有。想来有此明帅坐镇,倭地治理必能顺利开展,你我也可安心在此施展拳脚,不负陛下所托。"

    又一人道:"正是此理。能在国公爷麾下效力,实为我等的福分。看他年纪虽轻,却沉稳干练,文武双全,怪不得圣眷如此隆厚。"

    见一众同僚如此,方才率先开口的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官员捋须颔首:

    "老夫宦海沉浮数十载,历经三朝,纵观古今青史,多少少年得志者,或恃才傲物,或居功自矜。”

    “纵是汉之霍骠骑,亦不免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之傲;唐之李卫公,亦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之矜。"

    他目光深远,继续道:

    "然观辽国公,弱冠之年便建不世之功,北定辽东,东平倭岛,开疆拓土之功业,直追卫霍。”

    “更难得的是,功高而不自居,位显而不自矜,待士以诚,接物以礼,实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般胸襟气度,莫说当世罕见,便是纵观青史,能与比肩者亦寥寥无几。真乃天佑大庆,赐此栋梁!"

    众人闻言皆点头称是,深以为然,皆庆幸能在这等明帅麾下任职,原本对于远赴海外的种种担忧顿时消散大半,反而对日后在倭地施展抱负生出了几分期待。

    感慨之际,忽有一名年轻些的官员像是想起了什么,情不自禁道:

    “说起来......国公爷如今已是一等国公,尊荣已极。此番东征,又是灭国之功,待倭地彻底平定,凯旋还朝之日,不知陛下会如何封赏?这...国公之上...”

    他话未说尽,但意思已然明了——国公之上,便是郡王、亲王......这已不是功勋的问题,而是关乎国体祖制。

    可众人听着这话,偏厅内顿时安静了几分。

    方才还颇为热络的气氛仿佛被无形的寒风吹过,骤然冷却。

    那年轻官员话一出口便自知失言,脸色“唰”地一下白了,额角甚至渗出细汗。

    几位老成持重的官员立刻交换了一个警示的眼神。

    其中一位轻咳一声,正要出言转圜。

    还是那位头发花白、威望最重的老官员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以辽国公之立身行事,其志在安邦定国,而非贪慕虚位。此番功绩,彪炳史册,陛下之隆恩,必不负功臣。至于究竟是何等殊荣......”

    他话语微顿,目光扫过在场诸人,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乃陛下圣心独运之事,非我等外臣所能妄议。我等当思之要务,乃是竭尽所能,辅左辽国公,将这倭地治理妥当,令其成为我大庆名副其实之新土,源源不断产出金银矿利,以报陛下信重之恩。”

    “此方为臣子之本分,亦是回报辽国公今日礼遇之正道。”

    “诸位,慎言,慎行!”

    众人心中皆是一凛,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瞬间从对极高爵位的狂热揣测中清醒过来,背后甚至惊出一层细汗。

    老大人说得对,妄议此事,非但无益,若传入有心人耳中,怕是顷刻间就能招来祸端。

    那先前失言的年轻官员更是连忙躬身,声音微颤:

    “下官......下官一时忘形,口不择言,多谢老大人教诲!”

    然而,尽管嘴上如此说,众人心底那被勾起的念头却难以轻易压下。

    不敢再议论,却不代表不去想象。

    每一位官员都忍不住在心驰神往:

    待到倭地彻底平定,辽国公这等不世功臣凯旋还朝、面圣之时,那将会是何等风光无两的场面?

    陛下又会拿出何等旷古烁今的恩赏,才能配得上这犁庭扫穴、开疆拓土的滔天功绩?

    国公之爵已至人臣极致,再进一步......那将是何等光景?

    光是想想,便让人觉得心潮澎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