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9章 朱豪兵败,但人民胜利(大结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49章 朱豪兵败,但人民胜利(大结局) (第3/3页)

 “一群,不知死活的,蠢猪。”

    他轻蔑地,吐了一口唾沫。

    “这就是,和我们大霓虹皇军,作对的,下场。”

    他正准备,下令,点火。

    突然,异变陡生!

    那个,巨大的尸坑里,一只,血肉模糊的手,猛地,伸了出来!

    紧接着,一个,浑身是血,几乎已经,看不出人形的,身影,摇摇晃晃地,从尸体堆里,爬了出来!

    是徐虎!

    他,竟然,还没死!

    在之前的战斗中,他身负重伤,昏死了过去。

    被日军,当成了尸体,扔进了这个坑里。

    刚才,冰冷的雨水,和同伴们,尚未冷却的鲜血,将他,从死亡的边缘,又给,拉了回来。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霓虹兵,都吓得,魂飞魄散。

    他们,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从尸体堆里,爬出来的,“活死人”。

    一时间,竟然,忘了开枪。

    徐虎,站稳了身体。

    他的胸口,还在,不断地,往外冒着血。

    他的意识,也已经,模糊不清。

    他只知道,自己,还活着。

    他只记得,军长,在冲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下辈子,老子,还带你们,打鬼子!”

    他环顾四周。

    看到了,那些,正在收敛同伴尸体的,霓虹兵。

    看到了,那个,手里,拿着第四十一军军旗的,日军大-队长。

    也看到了,不远处,那具,倒在血泊中,身首异处的,军长的,尸体。

    一股,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悲伤和愤怒,瞬间,冲垮了他,最后的一丝理智。

    “啊——!”

    他发出了一声,不似人声的,野兽般的,咆哮。

    他从尸体堆里,捡起了一把,沾满了脑浆的,工兵铲。

    然后,像一头发了疯的,公牛,朝着那个,日军大-队长,冲了过去。

    “还我军旗!”

    “还我军长!”

    日军大-队长,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呆在了原地。

    等他反应过来时,徐虎,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

    他下意识地,举起指挥刀,格挡。

    “当啷!”

    一声脆响。

    他那把,象征着武士荣耀的,指挥刀,被徐虎,一铲子,劈成了两半。

    紧接着,那把,带着风声的工兵铲,狠狠地,劈在了他的,肩膀上。

    “咔嚓!”

    骨头碎裂的声音,清晰可闻。

    日军大-队长,惨叫一声,倒在了地上。

    他手中的那面,第四十一军的军旗,也随之,脱手。

    徐虎,一把,抢过军旗。

    紧紧地,抱在怀里。

    就像,抱着,自己最珍贵的,宝贝。

    然后,他转过身,看着那些,已经反应过来,端着枪,将他,团团围住的,霓虹兵。

    他的脸上,露出了,和朱豪,最后时刻,一模一样的,笑容。

    灿烂,而无畏。

    “来啊!”

    他咆哮着。

    “来杀老子啊!”

    “老子,是第四十一军,独立装甲旅,旅长,徐虎!”

    “老子,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哒哒哒哒哒!”

    无数的子弹,瞬间,将他的身体,打成了,一个血肉模糊的,筛子。

    他,终于,倒下了。

    但他,至死,都还,死死地,抱着那面,残破的,军旗。

    用自己的身体,将它,护在了,身下。

    ……

    风,吹过。

    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仿佛,在为这些,不屈的,英魂,奏响,最后的,悲歌。

    所有的霓虹兵,都沉默了。

    他们,看着那两具,以同样姿-势,守护着同一面旗帜的,龙国军人的尸体。

    心中,那颗,名为“恐惧”的种子,在这一刻,彻底地,生了根,发了芽。

    他们,突然,明白了。

    他们,或许,可以,占领,这个国家的,土地。

    可以,屠杀,这个国家的,人民。

    但他们,永远,也无法,征服,这个民族的,灵魂。

    因为,这个民族的,脊梁,是用,像朱豪,像戴安澜,像徐虎,像这千千万万,倒下的,无名英雄的,骸骨,铸就的。

    这根脊梁,打不弯,也,折不断!

    ……

    数十年后。

    华夏大地,早已,换了人间。

    曾经的,满目疮痍,变成了,如今的,繁荣昌盛。

    曾经的,硝烟弥漫,变成了,如今的,国泰民安。

    渝城。

    一座崭新的,烈士陵园,在歌乐山上,拔地而起。

    陵园的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英雄纪念碑。

    碑上,镌刻着,无数个,曾经为了这个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名字。

    朱豪。

    戴安澜。

    周卫国。

    徐虎。

    阿昌。

    ……

    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一个,头发花白,身穿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了纪念碑前。

    他的身后,跟着一群,穿着校服,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

    老人,是这座陵园的,义务讲解员。

    也是,当年那场,免甸血战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他,曾经是,第四十一军,一个,不起眼的,小兵。

    “孩子们。”

    老人的声音,苍老,而沙哑。

    但他,每一次,站在这里,讲述那段历史时,他的腰杆,都会,挺得,笔直。

    “你们看,这座碑上的,每一个名字。”

    “他们,都曾是,和你们一样,鲜活的,生命。”

    “他们,有的是,父亲,有的是,儿子,有的是,丈夫。”

    “他们,也曾,热爱生活,也曾,向往和平。”

    “但是,当侵略者的铁蹄,踏上我们国土的时候。”

    “他们,义无反顾地,拿起了钢枪,穿上了军装。”

    “用他们的血肉,为我们,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老人,伸出,那只,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布满皱纹的手,轻轻地,抚摸着碑上,那些冰冷的名字。

    他的眼眶,湿润了。

    “我,还记得,我们的军长,朱豪。”

    “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他,带着我们,打鬼子,从山西,到徐州,从武汉,到免甸。”

    “他常说,我们川军,没有别的,就是,骨头硬。”

    “就算是死,也要,站着死。”

    “他也记得,我们的师长,戴安澜将军。”

    “他,温文尔雅,却,勇冠三军。”

    “他,在同古城头,身先士卒,与鬼子,血战三天三夜。”

    “最后,战死沙场,至死,都未曾倒下。”

    “还有,徐虎旅长,周卫国总教官,阿昌叔……”

    老人,一个一个地,念着那些,他刻骨铭心的名字。

    每念一个,他的心,就痛一下。

    但他的脸上,却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们,都长眠在了,异国他乡的,红土地上。”

    “但是,他们的魂,回来了。”

    “回到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家乡。”

    “孩子们,你们要记住。”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凭空得来的。”

    “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

    “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才不负,他们的,牺牲。”

    “才对得起,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小学生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他们,排着队,走到纪念碑前。

    将手中,那鲜艳的,红领巾,轻轻地,系在了,纪念碑的,栏杆上。

    然后,他们,对着纪念碑,庄重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阳光,洒在他们,稚嫩的,脸上。

    也洒在,那座,高大的,纪念碑上。

    碑上,那一行,用鲜血铸就的,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英魂不灭,浩气长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