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姜锋成亲,龙王亲家 (第2/3页)
,带个信,倒比往年那快马驿站还要方便快捷些。
姜义眉梢略动,并不插话,只等他往下说。
那道已厚重几分的虚影,在香火里微微一拂,意念便接了上来:
“锋儿信中说……想去西海求亲,问问家里可有什么见教。”
姜义闻言,微微一怔。
是了,自家这个大孙儿,眼看就要满了十七,按着此间的规矩,确是该操心亲事的年纪了。
只是这桩婚事一提起来,他也觉得有些棘手。
以姜家眼下的光景,要往西海龙宫去提亲,还真是有些……找不准门道。
家中如今最拿得出手的,便是眼前这个做了鬼神的儿子。
长安城感应司都司,听着倒不小的名头。
但莫说长安如今只是一座寻常大城,便是再等上些年头,真封成了都城。
这般职位,拿去西海龙宫面前,也压不住几分浪花。
更何况,这小儿如今还出不得长安,连个撑门面的行礼都去不得。
姜亮自是瞧出父亲的心思,那张才有了几分人样的脸,淡淡漾出一丝笑来,意念里添了几分轻快:
“爹爹不必烦忧,锋儿这小子,自个儿早筹算停当了。”
话到一半,他顿了顿,像是有些好笑,又有些感慨:
“这小子也真是的,这么大的事儿,愣是没同家里透个气。他啊,早在大半年前,就被当代天师收为了亲传弟子了。”
姜义闻言一怔,那双素来古井无波的眼里,终于有了些实打实的喜色:“竟有此事?”
“我也是这回看了信才晓得。”
姜亮这才慢悠悠笑道:“大哥先前为了我的事,跑了一趟鹤鸣山,将我昔年用的那根棍子,与那五个铜环,都交给了锋儿。”
“鹤鸣山上几位道长一见那棍子,都抢着要收锋儿为徒,吵得不可开交,闹到最后,竟惊动了天师。”
姜义听到这儿,心里已有几分盘算。
果然,姜亮嘴角一弯,接了下去:
“结果啊,天师他老人家公道得紧,两边都没帮,锋儿却偏就成了他的亲传。”
“如今,也是天师开了口,要亲自替锋儿去提这门亲。”
姜义一听这话,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是稳稳当当地落了地。
天师亲传的身份,自然配得上那西海龙女。
更何况,西海就在前阵子,还欠着鹤鸣山老大一份人情。
锋儿与那龙女青梅竹马,两情相投,如今又有天师亲出面。
这桩亲事,十成里怕已有八九成了。
姜义又问,要不要操办一番,如何布置。
姜家二房这一门,情况确实有些特殊。
一个在长安当着阴神,一个在洛阳当着差。
真要热热闹闹地操办,怕也只能在这两界村里摆几桌酒。
那虚影里的意念,便又传了过来:
“锋儿在信中说了,西海先前遭逢大难,元气未复,不好太过张扬。若是家中应允,他们便在鹤鸣山上简单成婚,不必大操大办,待婚后再携新妻,回村里来拜会二老。”
姜义素来不拘这些虚礼,当即便点了点头。
只是心里头,多少还是有些不甚真切。
自个儿一个田间地头刨食的老农,竟就这么着,与那四海龙宫攀上了亲,稀里糊涂还成了西海龙王的长辈。
命运二字,果真最难琢磨。
念及此,姜义忽又想起一桩事来,便问:
“对了,西海那位三太子,如今怎么样了?你那边可有消息?”
虽知那小白龙应当无恙,可眼下既要成了亲戚,多问一句,总不为过。
自家这小儿如今也是一方神祇,打听些神仙间的消息,想来也不算难。
姜亮的意念带了几分笃定:“这事,在神仙里头,早不算秘闻了。”
“西海龙王上天请罪,告了小儿忤逆,那敖烈已被缉拿归案,判了三百棍,不日遭诛。”
说得轻淡,像是隔岸风闻。
又恐父亲不晓其中关节,便加了一句:
“听城隍爷的意思,这其实是保下来了。
“若玉帝真要诛他,当场就得押去剐龙台。如今判三百棍,每日打一顿,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便是给了西海龙王三百年光景,好让他去寻门路,将功折罪呢。”
姜义心里早有数,闻言只略一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