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风雨叩林 (第2/3页)
她那孙儿,手起锯落间,锯屑飞得老远,汗水沿着颈项直淌,后背的衣裳早就湿了个透。
尤其进了那片果林,每次出来,脸都红得像熟透的柿子,像是从蒸笼里翻滚一遭,连头发丝儿都湿漉漉的。
她到底是个做长辈的,见不得孩子这般折腾。
刚要往前迈一步,袖口却被人轻轻扯住。
回头一看,是姜义抬了抬手,语声不高:“让他自个儿忙活,没坏处。”
顿了顿,又道:“多盯着些便是。”
说话的当口,眼角却带着几分打量与笃定,像是早看出了些苗头。
这大孙儿,天资不差,性子也沉得住。
只是平日里书卷气太重了些,常年泡在医书丹谱里,桩步拳架却不怎么上心。
筋骨虽正,气血却薄,气息虽平,底子终归是软的。
如今倒好。
一日几趟往那灵气最盛的林子里跑,益气丹一颗颗地吃,人在雾气里头一泡再泡。
等出来时,脚底下稳了,气息沉了,连那骨节缝里都像添了几分劲,结实了些。
这般磨下来,不动声色间,气血筋骨,竟也生出些根气来了。
正是个好时候,趁着这股子兴头,把那点根底打磨打磨,再好不过。
盖个竹棚是简单事。
可要在林子里,树杈间、雾气中,稳稳地搭起一间能安身的树屋。
那可就不是三锯两斧能成的了。
姜义早早拦了家里人,不许插手。
姜锋也自始至终一句话没问过人,埋着头,自个折腾。
日头才冒,林子里便响起了锯声。
等日头落了山,那斧凿声还在枝杈间回旋。
果林里头,雾气常年不散,灵息氤氲,除了这一层天成的静,便是他日日夜夜的叮叮当当,不曾断过。
有时候晨雾未散,他人影已没在林深处;
有时候夜色已沉,他才拎着工具踱回来,满身的汗味与木屑,脚步虽重,却分毫不乱。
如此这般,来来去去,整整折腾了将近一个月。
从一开始每隔半个时辰,就得下山歇一趟气。
到后来一口气在林子里忙活一两个时辰,也没什么大碍,只是面色有些微红。
筋骨气息都在忙碌中节节攀升。
直至那几棵枝干交错的老果树间,真个架起了一座树屋。
屋子不大,板缝却合得极紧,桩柱嵌入主干,连风掠过都晃它不得半分。
谈不上什么精巧匠气,却透着一股子踏实劲儿。
姜锋人瞧着清瘦了几分,黑了几分。
可那一身筋骨,却仿佛拔高了一截。
气息沉了,眼神也稳了,像是整个人都被这一个月的斧声给锤实了。
屋子是盖成了,那脚程却未曾歇下。
每日的饭食汤水,三五日的换药敷膏,姜锋依旧是吞下一颗益气丹,便往那林子里头去。
那小姑娘倒也未曾虚言。
日日浸在那水汽灵雾里,人瞧着清减,眉眼间的郁结却散了,伤势一日好过一日。
照着姜锋回来时不经意的几句描述,李文雅在心里粗粗掂了掂。
这般下去,顶多再过两三月,便能彻底好透。
这一月余下来,那两个娃儿的关系,也不知从哪一日起,悄悄近了些。
姜义偶尔转到林后去,常能瞧见那姑娘立在雾气深处,衣袂沾湿,面色却极安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