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入上官府结识上官轩烨(二) (第2/3页)
,管事给了他一笔钱,让他离开京城。
真相终于大白,玄真道人李长松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他连忙向上官轩烨道谢:“多谢公子,若不是您帮忙,我兄长恐怕就要蒙受不白之冤了。”
上官轩烨说道:“这是我应该做的。现在真相大白了,我会向父亲禀明情况,还你兄长一个清白。”
回到上官府后,上官轩烨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上官轩烨。上官轩烨得知真相后,非常生气,立刻将那个管事抓了起来,治了他的罪。同时,他也派人去寻找苏澈,想要向他道歉,并弥补他的损失。
玄真道人李长松心中对上官轩烨充满了感激,他没想到上官轩烨会如此尽心尽力地帮助他。经过这件事,两人的关系更加深厚了。
几天后,上官府的人终于找到了苏澈。此时的苏澈,因为被冤枉,心中十分郁闷,又加上生活困顿,已经病倒了。玄真道人李长松见到兄长,心中十分心疼,连忙将他接回了上官府,请大夫为他诊治。
在玄真道人李长松的精心照料下,苏澈的病情渐渐好转。上官轩烨也亲自向苏澈道歉,并给予了他一笔丰厚的赔偿。苏澈接受了道歉,但拒绝了赔偿,他说:“我只希望能还我一个清白,现在我的清白已经回来了,我就满足了。”
上官轩烨见苏澈如此正直,心中更加愧疚,也更加欣赏他。他说道:“苏先生,你若是不嫌弃,就继续留在府里做账房先生吧,我一定会好好待你。”
苏澈看了看弟弟玄真道人李长松,又看了看上官轩烨,点了点头,说道:“多谢老爷厚爱,我愿意留下。”
玄真道人李长松见兄长能够留在府里,心中非常高兴。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上官轩烨的帮助。他走到上官轩烨面前,真诚地说道:“公子,谢谢你。”
上官轩烨微微一笑,说道:“我们是朋友,不用这么客气。”
从此,玄真道人李长松和苏澈都留在了上官府,玄真道人李长松继续做幕僚,苏澈则继续做账房先生。玄真道人李长松和上官轩烨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他们一起探讨学问,一起处理府里的事务,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玄真道人李长松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不仅找到了兄长,还在这座府邸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友谊。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和兄长、和上官轩烨一起,面对各种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暮夏的蝉鸣搅得人心烦意乱,玄真道李长松蹲在账房后院的梧桐树下,指尖捻着半片干枯的蝉蜕。苏澈正在里间核对秋粮入库的账册,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混着蝉鸣,倒生出几分奇异的安宁。
“阿临,过来看看这个。” 苏澈的声音突然拔高,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玄真道李长松推门时,正见兄长捏着一张泛黄的盐引,指节泛白。那盐引边缘已经磨损,朱砂印章却依旧鲜红,右上角用蝇头小楷写着 “海州” 二字。
“怎么了?”
“这盐引的编号有问题。” 苏澈将另一本账册推过来,“你看,去年海州盐运司报备的盐引总数是三千七百张,可这本私账上,光是经咱们府中转的就有四千一百张。”
玄真道李长松的心猛地一沉。大胤律法规定,盐引由户部统一印制,各地盐运司按配额领取,超额便是私盐。上官府虽掌管京畿粮草,却从不涉足盐铁专营,怎么会有这么多海州盐引流过?
“这私账是谁的?”
“前几日整理旧档时,在库房角落的木箱里发现的。” 苏澈压低声音,“箱子上贴着‘轩烨公子亲启’的封条。”
玄真道李长松指尖骤然冰凉。他想起三日前,上官轩烨奉命巡查通州粮仓,至今未归。难道这位看似不问俗事的贵公子,竟暗中插手私盐买卖?
“此事非同小可,” 玄真道李长松将盐引折好塞进袖中,“我去找公子问个明白。”
穿过月洞门时,恰逢管家领着几个小厮搬运新到的笔墨。玄真道李长松瞥见其中一方端砚,石纹里嵌着几点金斑 —— 那是上个月他陪上官轩烨在琉璃厂淘来的珍品,当时轩烨说要送给一位 “故人”。
“王管家,” 玄真道李长松叫住他,“公子何时能从通州回来?”
管家脸上堆着笑:“不好说呢,昨儿个还传信说要查一批受潮的军粮,许是要耽搁几日。”
军粮受潮?玄真道李长松眉峰微蹙。通州粮仓由兵部直辖,上官轩烨以户部员外郎的身份去查,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如今又扯上军粮,恐怕事不简单。
回到住处,他将盐引平铺在案上,就着油灯细看。朱砂印章的边缘有细微的锯齿痕,这是去年冬月户部新制印章的特征,假造的可能性极小。可多出的四百张盐引,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忽闻窗外有异动,玄真道李长松迅速将盐引藏进砚台底下。黑影闪过窗棂,他追出去时,只看见墙角的凌霄花簌簌落了一地。
“苏先生深夜不寐,是在找这个吗?”
清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玄真道李长松转身,正对上上官轩烨的眸子。月光落在他肩头,银辉似雪,却掩不住眼底的倦色。他手中捏着一片蝉蜕,正是方才玄真道李长松掉落的。
“公子何时回府的?” 玄真道李长松的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