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290章 歼八虽然差,但目前只能靠它 (第1/3页)
在东方空军的装备历史上,歼八一直就是个尴尬的存在。
六十年代研发,当时的确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但是……初期的白天型的定型,已经是七十年代末期了,全天候是八十年代中期,而且,还是个机头进气的鸡肋货!
机头进气,不管飞机什么动作,都不会遮挡进气口,是最高效率的进气方式,一代机和二代机上很常见,但是,这种布局,导致机头被占用,无法安装机载雷达,哪怕是塞到进气锥里,尺寸也太小,无比的鸡肋。
于是,到了八十年代,歼八又进行改进,把米格-23的机头嫁接上去,从机头进气改成两侧进气,称为歼八2,但是……照样没合适的雷达。
在那个蜜月期,决定和美国合作,引进一批机载雷达和电子设备,改进五十五架歼八2战机,项目名称,和平典范。
结果……89年之后,美国佬撕毁合同,项目告吹,国内唯一一款自研战机,被美国佬看了个底朝天……
九十年代,歼八安装了老毛子的机载雷达,才算是有了全天候的战斗力,但是……那个时候,苏-27已经引进国内了,歼十也在研发之中。
于是,骚操作又来了,一群人喊着歼十创新太多,可能会失败,为了保险起见,还应该上马歼八3项目!
换装410厂的涡喷14发动机,提升动力性,改进先进航电,具备中距拦射能力……
听上去高大上,但是,试飞中,涡喷14发动机,六次空中停车,两次单发着陆,掉螺丝啥的都是常事……
五架原型机,因为事故就毁坏了两架,整个项目,彻底以失败告终……
而同时期,歼十还在靠着微薄的经费研发,甚至宋老等人为了筹集经费,还有过卖面条的经历,试飞场上,那些最聪明的飞机设计师们,穿着烂窟窿的背心打饭的场景,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
至于歼八这种飞机……耗费巨资研发完成,总产量却极其有限,从八十年代初期投产,到2012年最后一架下线,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总产量是……三百架,平均一年不过十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