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暗中攻讦汉王 (第2/3页)
度清明、减少冤假错案;清理盘踞于山东绿林中的匪徒,使地方安定。”
皇帝沉吟道:“朕发道圣旨给山东布政使司,减免山东三年赋税,再严令山东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若有大灾、造反,立刻告于六部,若有延误,严惩不贷。”
此举便是要将可能出现的聚众造反掐灭于微末之中。
众阁臣又点头称是,李显穆也觉得此法颇可行,前提是地方要配合,他又踌躇道:“陛下,不知衍圣公府?”
朱棣一听顿时大感头痛,叹道:“衍圣公府朕会亲自下旨,让衍圣公府不要惊扰地方。
鲁王甚是恭谨,和他父亲不同,齐王朕会一直禁锢在京城,不让他回封地,诸卿放心。”
第一任鲁王被朱元璋亲自谥号荒,在恶谥中也算是很差的。
很多人说朱元璋双标,对待儿子就放纵,但这实属正常,人就是双标的,历史上哪个皇帝会因为儿子残杀百姓,去处死喜爱的儿子的?
一个也没有,被处死的只有那些不受宠的,或者迫切需要作秀的。
朱元璋能给这些儿子恶谥,让他们死后遗臭万年,已经是皇帝中的楷模了。
“陛下之法虽好,但也只是短时。
这世上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一旦时日久了,地方难免松懈,敷衍应对。”李显穆道,“恢复山东,终究是要三司衙门齐心协力,现在是做不到的。
臣建议向山东常设巡抚,掌统兵外一切事务,以朝廷二三品上官出任,最好是加都察院衔,三五年一任,直至彻底将山东治理安定。”
说完后李显穆便垂首沉默下来,皇帝在沉思,众内阁阁臣也在沉思。
山东巡抚若是常设,且正式挂都察院御史衔,这就是半正式官职,再如李显穆所说,掌军政、民政、吏治、刑狱、关税、漕政等各项事务,三司就会事实上成为巡抚的下属。
这对于诸省的政治将会是一场大洗牌,因为谁都知道,一旦山东有了常设的巡抚,其余诸省后续一定也会有。
朱棣犹疑道:“当初先帝设立三司就是认为行省制度地方权力太大,担心出现前朝藩镇之祸,所以才分立三司制衡,现在真的要打破这种制衡,重新册封真正的封疆大吏吗?”
权力制衡永远是皇帝必修课,朱棣自然精通此道。
“陛下,布政使等久在地方迁转,巡抚皆是从中枢选出,察查地方,且我朝与前朝不同,科道御史等颇完备,并未有藩镇形成之因。”
朱棣其实也知道自己多虑,现在和唐朝完全不一样,巡抚皆是文官出身,又是朝廷派出。
“内阁就此事也出个章程,朕翌日在小朝会上和九卿商议一下。”
这是真正的国朝大事,短时间怕是出不来结果,但好歹是有了个解决的苗头,朱棣也颇为高兴。
对众阁臣指着李显穆笑道:“诸卿和朕这个外甥同在内阁,当知他才高,可朕看来,他不止才高,最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