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3章 父子二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3章 父子二人 (第2/3页)

的办法,便是统治裕度——“虽然存在,但朝廷不允许,想管的时候就能管”。

    李显穆对此自然清楚无比,早在很多年前,他父亲就教导过他——

    “身居庙堂之上而执掌天下,若仅仅图一身之富贵、一世之清名,循规蹈矩即可。

    就比如为父这条路,受天下赞誉,表面上做了不少事,可实际上那些国朝艰难的痛处,一个都没有改变,那些触及权贵的利益变法,一件事也没做!”

    这不是李祺谦虚,他对大明的改变都在上层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方面,变法之事碰都没碰。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他手底下没人。

    但凡变法,手底下一定有一支如臂指使的干吏队伍,足以深入帝国的角落,才能把主持变法之人的意志贯彻下去。

    商鞅颁布垦草令三年后才开始变法,那些跟着他垦了三年草的人,已然遍布秦国,这些人就是他的倚仗。

    张居正先是继承了清流党人的政治遗产,又用了数年时间整顿吏治,所谓整顿吏治实际上就是肃清内部的不坚定之辈、顺便打击反对派,他的意志甚至能通达县乡,才有了万历十年。

    再看变法失败的反面典型,庆历党人、新学党人,只在中央层面一致,连州都控制不了,变法是一定失败!

    李祺发迹时间太短,他洪武二十四年才开始登堂入室,洪武二十七年才开始卓有声望,身上还背着罪族的名声,凝聚不出政治势力,朱元璋只用他压制江南文人,而没想过真的重用他,他真正开始施展才干,已然是等到永乐年间,但仅仅一年半,只来得及理清大明道统,他就死了。

    北人领袖不过空名而已!

    他这一生,当真应了三十三宫阙叹歌吟中那句——“我原要昂扬独步天下,奈何却忍辱藏于污泥;我志在叱吒风云,无奈得苦候时机!”

    李祺一叹,眉宇间亦有几分不平,“终究是生不逢时!”

    他为何要推心学,其目的一则要改换理学之道,二则是要凝聚心学党人,为日后变法改制打下基础。

    李显穆明明注定能荣华富贵,可却在政坛中横冲直撞,所为的便是立起事功大旗,吸引同道中人,尤其是那些心中尚有抱负的年轻官员。

    心学党人的前程不在现在,而在十年、二十年后。

    这是从李祺时期就开始确定的道路,李显穆、王艮都是这条道路的传承者。

    薪火相传,以李氏血脉为链接,永不忘初心!

    至于朱元璋为何推不下去……

    他名为皇帝,可他和文官、武官说是生死仇敌也不为过,满朝上下都是陌生人,孤家寡人从哪里找愿意执行他想法的官员,都在糊弄他罢了。

    “诸位所言,我自然知晓,其中缘由,我亦知晓,先父生前,每每扼腕叹息,痛恨硕鼠之辈,我亦看在眼中!

    非先父不为,而实不能也!”

    兀的响起一道雷声,李显穆的声音却恍若厅堂中雷霆,堂中众人只觉几乎要坐不住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