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7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7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 (第3/3页)

,小心翼翼地回答,“南京六部堂官,礼部尚书已然三次遣人登船询问大人下船时辰,江南地面上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以及应天府、各府州主要官员,悉数已在码头恭候多时,态度…甚是恭谨谦卑。”

    这话便有些夸张了,虽然李显穆此行声势浩大,可让一众封疆大吏恭谨谦卑,那还远远不够。

    江南文武官员所畏惧的乃是前来兴师问罪的皇权!

    李显穆缓缓起身,踱步至舷窗边,目光透过窗格,扫视着码头上那些在烈日下汗流浃背、摇摇欲坠的身影,淡然道:

    “诸位此言差矣。

    本官此行,不过代天巡狩,奉旨办差。

    岂敢让南京六部诸位二品、三品堂官,以及地方一二品大员,待我以‘谦恭’之礼?

    这岂不是上下颠倒,纲常紊乱?本官年轻位卑,当不起,也受不起,若是传了出去…”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但话语中的分量,却让舱内众人心头猛地一沉。

    “是!下官失言!下官糊涂!”方才回话的官员脸色瞬间煞白,冷汗涔涔而下,慌忙躬身告罪,旁边几人也连忙跟着躬身:“下官等多嘴!巡抚教训的是!”

    冷汗涔涔而下,心中颇为懊恼,本意是拍马屁,却没想到拍到了马腿上。

    这位李忠文公的公子,和传说中的李忠文公是完全不同的人。

    李显穆并未理会下属的惶恐,目光依旧落在窗外,仿佛在欣赏一幅有趣的画卷。

    “时辰也差不多了,准备下船吧,江南的诸位同僚,往日在扬州瘦马、秦淮河上亏了身子,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身子骨想必娇贵得很。

    若是在这烈日下站得久了,中了暑热,病倒几个,届时传扬出去,倒显得是本官苛待同僚了。”

    其语中调侃讥讽,让众人皆是汗颜。

    “遵命!”舱内众人如蒙大赦,齐声应喏,立刻如潮水般散去。

    连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军官,此刻也显得格外利索恭谨,迅速退出船舱布置警戒。

    待在这位钦差身边,那股无形的压力实在太过沉重,让他们这些号称“天子鹰犬”的骄兵悍将也喘不过气来。

    毕竟,这位爷在途中,可是真敢把一位仗着身份稍有怠慢的锦衣卫百户直接丢进大运河里,让他“清醒清醒”的!

    指挥使纪纲血淋淋的下场犹在眼前,谁又敢在这个时候,去触这位深得帝心、手握生杀大权的巡抚霉头?

    ……

    舱内只剩下李显穆和那位副使,副使忍不住低声道:“抚台方才…

    可是有意要压一压江南这些大员们的骄矜之气?

    下官观他们在烈日下苦候良久,虽显疲态,却无一人敢造次,想必对抚台已是敬畏有加了。”

    “敬畏?”李显穆嗤笑一声,声音里带着一丝冷峭的玩味,“我又有什么值得敬畏的?无论是内阁学士、还是太子府少詹事,都不值得他们在意。”

    他们是因为心虚,所以才畏惧那至高无上的皇权!”

    李显穆目光灼灼,如芒如剑,锐利分明,刺的他深深低下了头。

    “携皇权大势而来,固然能令这些人今日俯首帖耳,敬畏一时。

    可在江南这盘根错节、水深如渊的地方,想要真正办成陛下交待的几件大事,这点对两千里之外的皇权的敬畏,是远远不够的。

    唯有让他们对本官这个人,真的产生畏惧、敬佩甚至信服和依赖,才能造作大事!”

    毕竟李显穆此番南来,妖术之事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江南的粮食,既要给京城,又要给南征大军,至少要多收三成!

    这些只能由大户来出,普通百姓可扛不住。

    这才是最难之事。

    江南文武官员在毒辣的日头下,已整整曝晒了半个时辰,汗水浸透了厚重的官袍,贴在身上,粘腻不堪。

    头昏脑涨者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腿脚酸软,几欲晕厥,众人心中皆是暗暗叫苦,怨气在无声中积累。

    “这分明是刻意刁难!下马威!”

    “还用说吗?能有何事,需在船舱内耽搁如此之久?无非是要我等尝尝这烈日灼心之苦!”

    “哼!黄口小儿,一朝得势,便如此折辱我整个江南官场!真是猖狂至极!”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今日借势压人,威风八面,且看他能得意几时!官场沉浮,风水轮转,总有他……”

    低声的抱怨、咒骂、叹息、自我安慰,在官员队列中如同蚊蚋般嗡嗡作响。

    “六部堂官不去催催吗?”

    “二品大员一点血性都没有,简直如同泥塑一般。”

    站在最前列的几位南京六部尚书,被身后无数道或期盼、或催促、或怨怼的目光刺得如芒在背。

    他们已数次遣人登船催请,姿态放得极低,可又能如何?

    难道还能派人冲上去,把钦差大人绑下来不成?

    就在这焦灼与怨气即将达到顶点之时,楼船甲板上终于有了动静!

    先是从护卫船上,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军士鱼贯而下,迅速在码头及周边要道布防。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