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语灭大臣 (第2/3页)
情收入眼底,暗自颔首,这内阁中果然都是绝顶聪明之人。
众阁臣回过神来,望向李显穆,眼底缓缓升起几丝敬佩和服膺之色。
有句老话,天下英杰之士,如过江之鲫,浪中白花。
可这等大才,绝大多数皆笃信自身,一意向前,愿意急流勇退的人却非常之少。
退步原来是向前。
说说容易,可谁不愿意,勇攀高峰,逆流而上?
大好局势,谁又愿意退一步?
可很多时候,退一步真是海阔天空,一味向前只能摔得粉身碎骨。
如今李显穆方才为太子立下大功,在太子心中凌驾于众人之上。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如今朝中有姚广孝在,李显穆越不过这位黑衣宰相。
以李显穆的年纪,这永乐一朝只是他仕途的起点,下一朝时,才是他大展身手之际,有今日从龙救驾之功,再以他李氏两代和太子的情谊,到了下一朝,他的地位之高简直不可想象。
可李显穆竟愿意退却。
要疏远太子!
要主动将这份情谊抹去!
难道他是害怕和太子勾连太深吗?
怎么可能!
众人扪心自问,李显穆为太子昨日在陛下面前陈情,已然是堵上了所有的一切。
据说甚至就连临安公主都入了宫中,可想而知昨日之步步杀机。
李显穆如今退去,只是因为他不曾被冲昏头脑,而心存理智。
他昨日能说服皇帝的极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皇帝相信李显李显穆更站在他这一方,而非站在太子一方。
如果李显穆今日因为对太子的恩典而失了自己的站位,那他所失去的便是在皇帝心中的信任。
“明达年未及弱冠,竟有这等通明的智慧,实在让我等汗颜不已。”
杨士奇既是对李显穆深深的佩服,心中亦有窃喜之色。
如今在太子的詹事府中,李显穆已然大步越过众人,横压众人数筹。
他们虽然佩服李显穆的能力以及胆识,可人生在世,天才之人总有不甘于屈于人下之意。
不愿意让李显穆专美于前,也想为太子立下大功。
如今李显穆急流勇退,不再参与夺嫡之事,这便是给他们机会,毕竟汉王夺嫡之心还不曾停下吗,这场战争还没有停止!
李显穆自然将众人神色皆收入眼底,他们心中猜测,亦落在了他心间,忍不住哂笑着摇头。
他怎么可能真的急流勇退!
东宫之中。
只有和李显穆已然做了几次配合的太子朱高炽,才明白李显穆为什么要疏远他,并不是因为李显穆害怕,而是为了他。
朱高炽叹息着和太子妃说道:“明达深受父皇信任,他疏远我,只是不愿意再让我成为众矢之的。
父皇的疑心是不会打消的,有了这一次,还有下一次,明达越是疏远我,便越能护着我。
唉,我又何尝不知呢?
只是身为太子,却有诸多的不便。”
太子妃张氏哽咽叹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板荡识纯诚。只有到了这等艰难时节才知晓显穆之诚啊。”
夫妻二人相视对望,回想此番遭遇,东宫之中一时凝滞。
李显穆一行人往华盖殿而去,太子之事虽以终结,但妖术之事却还不曾停下。
“各省府的官员蒙蔽圣听,这终究是有害于国朝的大事,总该有个章程出来,朕绝不希望再有这种事发生。”
此刻的华盖殿中不仅有内阁大臣,六部尚书等朝廷大员亦列在其内,恭听圣训。
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皇帝言语中透出的浓浓杀意。
噤若寒蝉。
这是对每一个大臣此刻最恰当的形容。
皇帝此刻心中的愤怒,几乎每一个人都相当的理解,此番妖术之事各省府官员一起蒙蔽圣听,堪称永乐建朝以来,头等政治大事。
“陛下,臣有一个疑问。”
众人寻声看去,竟是昨日传说中大放光彩的李显穆,就连永乐皇帝朱棣都好奇的望过来,“有何疑问直说便是。”
“自陛下登基以来,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