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 谏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4章 谏言 (第2/3页)

了。

    其三,军事震慑,这一点的话……”

    李显穆所说,的确是老生常谈,其中互市是最有用的,汉朝收复南匈奴,就是用互市加赏钱的办法,让南匈奴守边疆,非常有效果。

    但是朱棣最感兴趣的反而是第三条,因为李显穆在犹豫,能让他犹豫的,这可颇有趣,“军事震慑怎么说。”

    “臣有罪,臣不敢说。”

    “朕赦你无罪,你随便说!”

    这下帐中众人都好奇起来了,到底是什么想法,竟然连李显穆都害怕不敢说?

    “那臣斗胆。”

    “太祖高皇帝在时,对蒙古便颇为防范,以至于设置了九大塞王。”

    仅仅一开口,帐中众人就为之色变,好家伙,怪不得不敢说,你这也太敢想了。

    朱棣也缓缓收起了笑意,冷色渐渐浮现。

    李显穆硬着头皮问道:“陛下,微臣还要说吗?”

    “说!”

    朱棣冷然道:“朕不因言治罪。”

    放你的屁,帐中不少人心中都暗道,不因言治罪历来都是谎言,谁信谁傻逼。

    李显穆信了。

    大概是真的信了。

    他接着说道:“南京距离北京两千里,距离蒙古三千里,其中有长城沿线的塞王,而后就是黄河天险,有上游的秦王,再往下还有周王,有鲁王和齐王。

    杀穿了这两条线,还有长江天险,南京可以说高枕无忧。”

    众人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南京建都这么完美,为什么要迁都,你爹李祺和你李显穆,可都是铁杆的迁都派啊。

    “那看来建都南京是最完美的,那为何还要迁都呢?”

    “因为关键点位上的藩王都被建庶人废掉了,这防线已经垮掉了。”

    现在帐中众人,只觉得李显穆是真有种,这都敢说,周王、齐王、鲁王、湘王等的确是被建文帝废掉的,可长城边上的塞王,辽王、谷王、宁王,都是当今陛下内迁的,因为担心弟弟们效仿他,再来一次靖难。

    “防线垮掉,朕难道就不能重新布置吗?”

    所有人都垂下了头,当作自己什么都没听到。

    “自古哪里有藩王甘愿代代为天子守边的呢?当年的九大塞王,也唯有陛下,不辞劳苦。”

    这下朱棣神情稍缓,当年九大塞王中,他的确是独一份的,所以后来朱元璋让他节制九大塞王。

    “都于南京,不过偏安一隅,唯有主动出击,将威胁消灭于萌芽之中,才是正理,这便是迁都的必要性。”

    就连一向急智的杨荣,都不禁要为李显穆喝彩了,这都能完美的圆回来。

    朱棣嘴角扯了扯,帐中气氛为之一松。

    “微臣之意,乃是于京城以北,应该铺设至少两道防线才是,天子守国门纵然壮阔,可却难免不利于军事调度。

    当初元朝的时候,元朝皇帝在大都和上都之间巡幸,虽然此制度颇为荒谬,每每导致军事政变发生,但其思路却没问题,北京不能真的成为边境。

    日后和蒙古的战争,至少要发生在北京以北五百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