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5章 何人阻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05章 何人阻道? (第3/3页)

不断发展,但受到的限制亦颇大。

    王艮和我,虽亦是颇有才学,但在这文章之道上,自然远不如景和远矣。

    如今朝野之中,心慕心学的人很多,但从来的诸学派亦是强大,景和在世时自然不敢跳脚,但现在却每多争辩,从权势上,现在心学新建,唯有集英独木难支,而且他身体也每况愈下,近来多抱病。”

    陈英当初和李祺刚结识的时候就已经是刑部侍郎,而后又迁刑部尚书,正式成为九卿之一,后来建文年间被贬谪,永乐后又被举荐为大理寺卿,这些年也在不断加荣誉衔。

    在李祺去世后,王艮在翰林院养望,他和解缙便是心学在朝中的顶梁柱,后来解缙失了圣心,离开内阁后影响力和权力骤然减少。

    王艮虽然进了内阁,但只是最低的东阁大学士。

    现在的内阁已经不是草创之时,如今已然颇有制度,大学士之间亦有高低之分,按照排名由高到低,乃是华盖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王艮在内阁艰难,还需要时间成长,便只剩下陈英独自支撑,这便有些太过于艰难了,而且这些年他身体一直不太好,眼见就要到致仕一途了。

    学术之争,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李祺当初以正五品大学士之位而据有朝野之势,皇帝给予的信重是一方面,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在士林的声望,而能够调动人。

    程朱理学发展这么多年,岂是那么容易改的?

    李祺的心学说是脱胎于程朱理学,只是改了一个核心的世界观和解释,似乎并不难以让人接受,可在学术中,这实际上已然是异端!

    若是按照李祺的心学来看,那其他的大儒要如何向弟子来解释传承?

    若是按照心学而来,那大儒岂非和其他士子一样,变成了初学者?

    那他们在学界的地位如何保证?

    即便是真的接受心学,那也是他们“自主”发现了和心学差不多的道理解释,而后作为推陈出新的内容传授给弟子,让他们成为心学门徒是不可能的!

    正如一千多年前的诸子百家互相抄,可谁会说自己改投于其他人门庭之下?

    孔子的学说都快被法家改造完了,可现在供奉的依旧是孔子,而不是韩非子等人。

    这不是学术对错的问题,而是权力的问题。

    若改投心学,那代表着他们自主将权力过渡给王艮、解缙甚至于李显穆。

    李显穆知道父亲临终前就意识到了这一幕。

    否则在当时心学汹涌发展蓬勃如潮水时,他临终前却留下第二大恨——“恨程朱之学依旧大行其道,横渠四句者应着寥寥。”

    ——————

    朱熹的理学在明帝国的初期,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这种基于经验主义的方法,被认为是最终的、绝对的权威,明帝国的学者这样形容它——“真理对世人来说已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真理”,但明帝国另外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李祺,并不这样认为,他提出了“心学”来完善“理学”,在明帝国中,这不亚于西方的宗教战争。——《世界史·传统儒家文明》

    还有一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