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0章 元史之事终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0章 元史之事终发 (第3/3页)



    纵然是冬日之时,亦有暖阳而照。

    道道恭贺,声声唱戏,李祺于前院中同众人寒暄,临安公主于后堂中受着诸府女眷的恭维。

    人活一世,总免不了这等世俗之事,盘根错节的干系,便在这其中滋生,做一介孤臣说说容易,可孤臣想要在这世上永远活着,却何其难?

    李祺不会做孤臣,也不会让李氏的后代去做孤臣。

    如今生死皆仰皇室所活是迫不得已,可若生生世世皆是如此,岂不谬哉?

    ……

    翌日,随着太阳升起,高挂于天,公主府中除去了一切喧嚣。

    李祺虽然是修史的总裁官之一,但他只是挂名而已,修一部逻辑严密、前后对应、思想统一的史书,是个极其漫长的事情。

    须知满清修明史前前后后修了百年,是以史学界对明史的评价是“史料价值极低的好史书”。

    说它史料价值低,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编造的东西,而且同时期的明实录等书籍都保存完好,用不上它来考证历史。

    说它是好史书,是因为它脉络清晰,不像是宋史、元史这些史书,连人物事迹都能搞错。

    这部关乎大明根本意识形态的史书,不仅仅是一部史书,还是一部要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要求更是极高。

    正如解缙所说的,至少要修十年!

    而李祺是活不了那么久的,这件事终究只能留给解缙来做了。

    而且虽然现在朱棣因为得位比较正,而不着急创造功业来证明自己,所以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国家疲弊的时候就开始修永乐大典,但说不好日后还要修。

    那宋末以来的史书,十年也修不完了。

    李祺挂名修史,是以不用去翰林院,但却需要日日进宫,朱棣在得知李祺命不久矣后,就更喜欢和他商量国家大政,具体的事务倒是没有多少,但是其中却有很多关于大明制度建设的内容。

    李祺则想借着这个机会,在人生的最后,把内阁制度推出来。

    在明朝历史上,内阁制度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内阁的权力变大主要是因为皇帝越来越不愿意管事,而权力又没有真空,文官对皇权自然就不由自主的一步步侵蚀。

    可历史上的内阁制度,从根子上就很虚,没有理论去支撑它的必须存在,这是李祺希望能够改变的一点。

    只是这件事很不容易,毕竟这可是废除宰相制度的大明朝,朱棣也正处于春秋鼎盛之时,对臣下染指权力之事,极其的警惕。

    纵然是李祺也只能先找到合适的时机,为朱棣讲述一番相权存在的必要性。

    李祺往宫中而去。

    翰林院中,解缙望着沉埋于故纸堆中的翰林院诸官吏,心中豪气生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这便是世间的真理!

    “解学士,元史中有大逆!”

    唯有翻纸之声的翰林院中,突然响起了一道颇为尖锐的声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还有一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