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6章 有三问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6章 有三问罪 (第2/3页)

于要篡我朝正统乎?”

    殿中多数大臣不由自主点头,天命论还是更符合当今主流,且王珅所言无错,还有太祖高皇背书,有理有据,实在是壮言激语,当为之一赞。

    可解缙是什么人,明初永乐年间第一才子,又和李祺针对此事商讨了很久,又如何会退却,立刻震声道:“太祖高皇的登极诏便是宋濂所写,其中以元朝为正朔,便是受到宋濂等人的影响。

    在宋濂不曾至太祖高皇身边时,高皇所写下的《谕中原檄》中,有众多盛言,请陛下允臣问王珅言语一二。”

    朱棣饶有兴趣的声音自御座之上传下,“准!”

    殿中群臣皆将目光投射过来,落在二人身上,这场对决在此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

    解缙慨然道:“王珅,我且问你。

    太祖高皇曾写下‘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之言。

    有否?”

    这篇谕中原檄几乎是明朝官员的必背范文,怎么可能有人不知道。

    王珅脸色难看道:“有。”

    “好!”

    解缙手中笏板重重一击,“既有,那便明了。

    孔圣曾言,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此正所谓太祖高皇合圣人之道,夷狄之有君岂有天命乎?

    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岂不荒谬?”

    王珅愤然甩袖冷哼道:“诡辩!”

    解缙不在意,王珅不过是急了而已,“王珅,我且再问你!

    太祖高皇曾写下‘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之言。

    有否?”

    王珅脸色愈发难看,但解缙问,他答,这是皇帝方才要求的,他只能咬牙道:“有!”

    解缙昂然道:“既有,那便明了。

    中原气盛,降生圣人,这便是天命生于中原汉人之中,而蒙元之时,中原气弱故失天下也。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此等豪言壮语,大恩大德,普天汉儿,岂能忘之?

    怕是只有受恩于故元之人,才念念不忘吧。”

    这话便是明晃晃的指桑骂槐,说的王珅心中一惊,眼皮一跳。

    他被戳中心中所思,又不敢太过于急切的回应,怎么岂不是不打自招?

    只能带着一丝心虚的回音呛声道:“依旧诡辩,摘词逐句,非是正道君子所为!”

    坐在御座之上的皇帝何其敏锐,短短几句话中,就已经品出了些味道,他突然想到在洪武后期的时候,先皇帝突然让李祺清查蒙元旧俗,是不是已经察觉出了些什么。

    在大明内部是不是真的有一个怀念故元的群体呢?

    若是李祺知道皇帝心中所想,就会告诉他当然有,而且这个群体不仅仅明初的时候有,一直到嘉靖年间,到了明朝末年,浙江这里的大族文人还在怀念元朝时期的鼎盛。

    这可不是胡说的,明末清初有个人叫吴履震,是松江人,他写过一段笔记,里面是这样说的——“元朝的时候法网不严密,税收汲取力度也不大,我的家乡松江府在偏僻的海边,可谓是一处乐土,名士和百姓对做官的兴趣也不大,生活很是自由又快乐,等到进入了本朝(明朝)之后,松江府科举及第的人很多,做官的人也很多,百姓苦于徭役,十室九空,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繁荣景象,政策还专门针对江南的富民,一旦犯了事就重重罚钱,不让百姓安居乐业。”

    这段话是元朝已经亡了两百多年了,但是他们还在怀念元朝,更何况如今呢?

    元史之事,难道真的仅仅是个意外吗?

    朱元璋一开始在北伐的时候并未承认元朝的正统,是后来被天命五行轮转才劝说承认前朝的,朱元璋在这方面没什么文化,自然只能听从宋濂这等鸿学大儒之语,可宋濂等人难道就没有别样的心思吗?

    他们这些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