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不情之请 (第2/3页)
“苦了这丫头了。”
“若非萧逢春死得早,何苦让她一肩扛起偌大的萧家?”
萧惊鸿隐约听到山婆婆的话,身形未停,依旧迈步向前。
从很小的时候,她就清楚自己一生注定是波澜起伏,无法像师父李无当那样闲云野鹤。
即便萧逢春未死,她身为萧家人,自是要为这个家尽一份力。
而今不过是她把那份力从原本的一成,提高到十成罢了。
想着这些。
萧惊鸿来到那间熟悉的竹楼里,目光落在天边。
昏黄的火烧云透过竹窗缝隙照在屋里,洒在她身上,隐约看到她略显单薄的倩影。
纤细,娇弱,却又如一柄长剑般挺拔。
萧惊鸿扫过云层,默默从怀里取出几封家书。
一指夹着一封,如同扇子般捻开,挡在脸前让落日余晖打在纸背上。
黑色的墨迹仿佛染上了一层金色,光辉熠熠。
“夫君,请原谅,惊鸿这次食言了。”
萧惊鸿本是答应了陈逸,中秋前返家。
而今变故横生,她不得已要守在外面。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希望啊。”
……
蜀州府城。
申时刚过半,天光还算亮堂,街上就已是人满为患。
东西两市,沿街的铺面早早大开。
尤其那些酒肆、酒楼,往来之人络绎不绝。
除了客人外,堂中还都有临时搭建的台子。
唱戏的,唱曲的,跳舞的,应有尽有。
总归是要请一些名角、花魁,最次也得是烟花巷里的头牌艺人前来。
既为热闹暖场,也是不甘落于人后。
而在街上,一辆辆木板车停在石板路中央,背靠背的支起一个摊位。
大多数摊位上也都摆放几样需要送出去的礼物,用一张张写满小字的纸条对应。
美其名曰:“猜灯谜”。
男女老少行走其中,自是满面笑容,闲聊间挤进人群里。
最兴奋的要属那些孩童,早早地挑着灯笼出来,只等天黑下来时点亮。
大抵算是一片繁华景象。
不过蜀州城内,今日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依旧是在城北的康宁街。
无论往年今年,才子佳人聚集的地方,总会引来不少好事者。
看一看哪家酒肆请得花魁多,曲唱得好,赏脸的恩客大方。
那些在画舫里、酒肆或者楼阁里举行的诗会,攀比更是严重。
哪场诗会有什么佳作,哪位才子有什么亮眼的表现,都会有人传扬出来。
简单来说就是,姑娘们竞相争艳,才子们以文会友。
所以吧。
作为今晚蜀州城内,贵云书院作为才子、姑娘聚集最多的地方,早早就有人在外等候了。
一辆辆马车从队伍之外驶来,走下一两位熟面孔就能惹得四周议论声起。
“知府刘大人这么早就来了?”
“早?他来得不早,岂不是要让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的几位大人等他?”
闻言,有些消息灵通的人便小心的转了话题。
“听说刘洪刘布政使今日被圣上降罪,也不知他今晚还会不会如约前来。”
“不好说啊。”
“刘大人受族中后辈拖累,也算是无妄之灾。”
“说得是,谁能想到那刘文竟敢联合邪魔外道跑去火烧三镇夏粮?”
“没有治他们夷九族的罪,已是圣上开恩了……”
说话间,又有几辆马车前来,远远看着就是华盖粉饰,大气华丽。
“这是哪位的车驾?”
人群中自有见识不凡,喜欢结交朋友的人,认出车厢上的徽章,低声笑道:
“布政使司参政,陈云帆。”
“也是今年科举盛会的头名状元郎。”
旁人打量一眼,认出江南府陈家的族徽,免不了说些或鄙夷,或嘲弄的话。
“大魏建朝至今,历届科考头名无不是文曲下凡,文章写得好不说,为人心性也都谦恭沉稳。”
“偏偏这一位,自打来了蜀州,他就不知道沉稳为何物。”
“听说他不仅是烟花巷的常客,先前去城外收缴夏粮的时候,还闹过不少笑话出来。”
“秤砣高抬,换斗之类的事没少做,惹得不少百姓怨声载道。”
“哎?我听说那事并非他授意的,之后也查办了一些人。”
“还不是萧东辰大人明察秋毫?查出来人后,将功劳给了他?”
“果然官官相护……”
陈云帆隐约听到周围议论声,撇了撇嘴没说什么。
他先前的确闹出了笑话,一时不察竟让人在眼皮底下玩手段。
虽是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