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募兵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章 募兵制 (第3/3页)



    宋代并没有鼓吹任何一个时期是XX盛世。但是宋人可以很骄傲的说,放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整个宋代都是经济上的盛世。

    所以,一个国家的两大支柱,军队和财政。谢慕华只需要去烦恼,如何解决军队的问题就行了。而且,有钱好办事,只要能抓住大权,把自己的政策轰轰烈烈的推广下去,就足以解决许多问题。

    哪个不听话的,就杀。谢慕华已经具备了作为独裁者的基本要求。

    “这些事,我一个人一个脑袋,也不知道要想多久才能有完美的结果。自然是要大家伙儿群策群力。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的。”

    谢慕华认真的说道:“曹相公等,在军中有着赫赫威名,有着丰富的经验,你们的意见对于我来说,太宝贵了。希望曹相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都多多说出来。”

    经历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曹彬,早已看透了帝王权术,谢慕华这么一说,又隐约唤起了曹彬当初的一丝激情。

    曹彬想了想,说道:“相公,自从商周以来,军队的建设一直是以十五为基础。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军队编制都不相同,但是共同点是军队的编制越来越大,发展到后期,秦国已经有了“二五百主”,也就是一千人以上的整体编制。”

    曹彬解释道:“从中唐以来,就有着“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的恶习。朝代国家的更迭,让人目不暇接。所以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我们都明白的。非如此无法长治久安。”

    “其实还有个别的办法。”曹彬笑道。

    这些话,假如是面对着赵匡胤,曹彬是绝对不敢说的,但是对这谢慕华,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况且,谢慕华种种做法,已经表明了他是一个改革派的身份,曹彬有些藏了很多年的想法,自然也就敢吐露出来。

    谢慕华感兴趣的说道:“愿闻其详。”

    “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军队的基本编制,但是控制规模在千人左右。但凡需要大军出动者,皆临时整编。”曹彬说道:“这个办法,相公以为如何?”

    千人左右?

    谢慕华一想,顿时清清楚楚。其实曹彬的意思,暗合后世的军制,也符合中国古代军队的发展,大军建制是要越来越小。

    一千多人,就算是一个团吧,按团为单位,比方一个军下属九个团。直接领兵的是九个团长们,而不是上面的师长军长。九个团长不可能一起造反吧?零星可能出现的问题,就简单的多了。

    而以前像赵匡胤这样的叛乱,直接就是三军总司令级别的背叛。如此一来,自谢慕华之后,也很难有人把个人威信遍布全军了。

    “好办法。”谢慕华心中还有一些主意,想要跟曹彬再研究一下后来曾国藩是怎么建立湘军体系的,还有就是清朝绿营的优劣等等。

    曹彬一看就知道谢慕华还有很多点子没说出来,笑呵呵的说道:“谢相公,不如就在我这寒舍,备些菜肴,咱们长谈一番可好?”

    “好。”谢慕华想也不想,马上应允下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