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八章 抬棺告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八章 抬棺告状 (第2/3页)

这才鼓起勇气回家。可是回到大仪镇之后,邻居们、同窗们听说王秀才没有考上举人,冷嘲热讽的有,扼腕叹息的也有,更有一些幸灾乐祸之徒,时常在路上遇到王秀才便故意叫道:“王举人安好?”

    谢慕华勃然大怒,如今的科举考试可比高考、考研都难得多,甚至比考公务员更难。你可曾见过每三年才招考二百名公务员的么?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就算是一代文豪韩愈好了,第一次考试,一样的名落孙山。到了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居然又是同一个考官,同一个题目,韩愈想都没想就写了一份一模一样的试卷上去,居然这次高中第一。阅卷完全是主考官的喜怒……考不上很正常,又何必耻笑他人呢?

    “小人那儿子从小就聪明过人,又是心高气傲。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索性就待在家里不出去了。他中秀才的时候,镇上一户老友,就将女儿许配给小人的儿子。生的端庄秀丽,品性贤良淑德。儿媳见儿子不愿出门,在家中也多方劝导,要他好好读书,过两年再考!”王老汉说着眼泪又流了下来!

    王秀才既然不愿出门,他的夫人便时常出去走动一番,这一日听说朝廷已经颁下诏书,说是以后只要考上举人就可以保留举人的身份,又说这是江宁府谢慕华大人的建议云云。整个大仪镇传得沸沸扬扬,王夫人心中一喜便跑去城门那儿看皇榜去了,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醉汉。这醉汉平素也不是那么急色的人,只是多喝了几杯之后,看到王夫人颇为秀丽,便上前调笑了几句。王夫人哪里会给他好脸色看,那醉汉又扯着王夫人的袖子,不准她走。两人便拉扯起来,路人看到了只道是醉汉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良家妇女,便报了官。

    哪里知道到了衙门,审案的官儿,却胡乱断案,看到那醉汉的胳膊上有王夫人的指甲痕,便说是两人纠纷,当即就要结案。王夫人哪里肯依,不服判决。惹恼了县令,二话不说,就要杖打二十。要是个平头老百姓,打也就打了。偏偏王秀才的确是才华过人,又是志存高远。王夫人对自己的夫君非常有信心,以后必然能出人头地。自己自然不愿意丢了夫君的脸,无论如何也不肯让县令打。

    闹到最后,王秀才也急急忙忙赶到了县衙,跟夫人一起与那县令据理力争起来。那个县令心胸狭窄,容不得区区一个秀才在自己面前耍威风,便要连王秀才一起打。可是王秀才有功名在身,打不得。这古时候考取功名难上加难,可是要革除功名却非常简单,县令当即请了县里的老学究一起,当场革了王秀才的功名。将夫妻两都按倒在县衙大堂上,如狼似虎的衙役抡起水火棍就是一通乱打。

    若是仅仅挨打,这口气也就是忍了,可是王秀才十年寒窗苦,居然一朝被革除了功名,将来科举无望,心中郁闷难平,又无处伸冤去。心中恼火,走到河边居然一头就跳了进去。待到渔夫将他从河中救出来的时候,已经成了一缕冤魂。一家人哭哭啼啼为王秀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