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辽营相议 (第2/3页)
而同的以稳为主。双方广派斥候侦查对方动向,之后小股部队进行零星接触,试探对方的反应。最大的规模不过是辽军的一支百人队和宋人的一支斥候队遭遇,双方激战一场,各自丢下几十具尸体便分别撤走。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双方的将领和士卒都变得很没有耐心,斥候每次出动都至少以十人为单位,在两军犬牙交错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有士卒不听号令,擅作主张进攻敌军军营的事情。只不过都是无疾而终,那些按捺不住的士兵大多都列入了阵亡名单。
宋军分成两阵,李继隆和赵延进各领一军,相距不过五里,相互支持,数万宋军为了防止辽军超强的骑兵机动能力从侧翼偷袭,有意将侧翼战线放宽。而辽军三大部,耶律沙、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各领一支军,耶律沙的大军摆在最前,斜轸和休哥分别为他防御侧后两翼。
如果从天空中鸟瞰下去,宋军的两阵就像是两支拳头,互相遮掩,若是辽军被其中一支拳头吸引,另一记拳头就会毫不留情痛击对方的要害。而辽军就像是个稳妥的三角形,配合着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固若金汤,丝毫不给宋军空隙。
双方谁也觅不到取胜的战机,只能一天天对峙下去。可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吃亏的便是辽人,已经是十月了,冬天到来之后,骑兵的作战能力就要大打折扣,到那时候,只怕占上风的就是宋人了。
韩匡嗣捧着一杯热茶,浅浅的饮了一口,缓缓的说道:“宋军守御严密,贸然出战,胜算不高。”
耶律沙是个急性子的老头,可这儿八万辽军的最高统帅却是韩匡嗣。耶律沙见韩匡嗣还不同意出战,气呼呼的说道:“等……那个李继隆只不过才三十岁而已,说到打仗,他打过的仗只怕还不及我的零头。燕王未免太谨慎了吧?”
座下的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的脸色都有些难看,耶律沙这番话等于是把他们两位后起之秀都给骂了进去。虽然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也觉得韩匡嗣不会统兵打仗,不过韩匡嗣的稳妥战术并没有错。兵法大家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只不过李继隆做的事情和韩匡嗣一模一样,双方都是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寻觅对方的可胜之机。如此一来,这仗打的的确有些拖沓,斜轸和休哥空有满腹才华,可现在两人连副帅都不是,说起话来,韩匡嗣和耶律沙都爱听不听。
韩匡嗣摇了摇头:“谨慎点没什么不好。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赵光义就是贪功冒进,结果把命都给丢了。宋人虽然现在看起来无机可乘,可是在徐河一线,光是节度使就有四人之多,偏偏职位最低的刘廷翰被任命为主帅。其他将领未必服气,拖得一段日子,宋人必然会有内乱。”
耶律沙见无法说服韩匡嗣,话锋一转:“那倒是,毛头小子就要做主帅,别说其他大将不服,就算是士卒也未必心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