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废后之举,齐衡的质问! (第2/3页)
然,江卿都支持朕的决定!
“不日,臣就着手让人弹劾。”
江昭起身,持手一礼:“如今,内阁大学士就要更替,老一辈的将要致仕,新的将入阁者根基浅薄。趁此良机,可行废后之事。”
废后,一般分为“重罪”与“失德”两种类型。
若是犯了重罪,往往是以抄家灭族为起点,施以雷霆手段,定下罪状,十余日就可废后。
汉武帝以“巫蛊媚道”废陈皇后,汉宣帝以“牵连谋反”废霍皇后,都是典型的迅速废后的例子。
若是失德,就得走弹劾的路子。
让臣子弹劾,舆论造势,一点一点的坐实“失德”之名。
其后,内阁、六部、九寺一齐讨论废后是否符合祖制,偶尔甚至可能引入宗室、外戚的意见,形成“共识性”结论。
最终,颁布废后诏书。
一套流程,持续约百天左右。
一旦即刻执行,就是从四月持续到七月。
如今,恰好是三年一度的政绩大考。
五月末,内阁六位大学士起码得换掉一半以上。
老人即将致仕,不可能跟皇帝作对。
六、七月,新人入阁,也断然不可能驳了皇帝的面子。
这就是废后的绝佳良机!
“好。”赵策英满意点头。
果然,还得是江卿!
朕的忠臣、能臣、贤臣,肱骨之臣!
江府,凉亭。
石几、清茶、瓜果。
“什么?”
“废后?”
盛华兰手中锦帕一抖,一连的不可置信。
江昭抿了口清茶,淡淡点头。
“天爷呀!”
盛华兰惊呼一声,怔了几息,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那可是皇后娘娘,中宫母仪天下的存在!
谁承想,母仪天下不足一年,就要被废掉?
“自古以来,废后之事并不少见。”
江昭平静道:“先帝,不也废过郭皇后?”
外戚一道,荣华富贵自是来得轻松,可也不见得就真的持久。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绝大多数外戚可撑不到一朝!
盛华兰轻轻点头,她就是有些惊讶而已。
毕竟,那可是皇后!
不过
盛华兰秀眉微挑。
外祖母和舅舅,似乎也要入京了吧?
这两人,可都不是什么善茬!
“唉!”
盛华兰无声一叹。
娘家,着实是不让人省心。
先有康王氏几次折腾,后有明兰妹妹与小公爷闹得沸沸扬扬,更有墨兰私通奸情。
这一次,又是外祖母和舅舅。
这波人,真是能折腾啊!
也就如兰妹妹,性子敦和,乖巧一些,让人省心。
四月十三,阴。
文德殿,常朝。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丹陛之上,赵策英垂手抚膝,向下平视。
“内外百司,可即上言。”赵策英平静道。
仅是一刹,就有人从中走出。
“臣右都御史吴中复,弹劾一人。”说话之人一身紫袍,两鬓微白,却是韩系的核心老资格人物之一。
右都御史!
不少人暗自一惊。
这可是正二品御史,真正在御史一道走上巅峰的人物。
这样的人,竟然主动上言弹劾?
有资格被其弹劾之人,也就六部尚书,以及几位内阁大学士了吧?
丹陛之上,赵策英精神为之一振,挥袖道:“尽可言来!”
“臣直言上谏,还望官家恕臣无罪。”吴中复谨慎道。
弹劾皇后,本质上是臣子弹劾君主,就怕惹得一身骚。
该迭甲,还是得迭甲。
赵策英挥袖道:“朕恕你无罪!”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
什么样的弹劾,竟是让正二品的御史都如此谨慎?
吴中复一礼,躬身道:“臣弹劾之人,实为中宫皇后!”
话出一半,文武百官,齐齐哗然。
弹劾皇后?
吴中复望了一眼,继续道:“臣弹劾皇后罪责为三:
其一,干预朝政。《春秋》有云: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边疆肃清,皇后意图让外戚入边,干预边疆军政。此事,人尽皆知,闹得沸沸扬扬。
其二,私德不修。皇后、小高氏、小邹氏三人曾有希冀边疆失利之言论,亦是民间传扬,广为人知。
其三,妒忌失仪。《周礼》有训:后妃不妒,以成肃雍。皇后为六宫之主,应有包容宽仁之心,统摄后宫和睦。然今闻皇后因私怨苛待向贵妃,甚至动辄斥责,此为妒忌之失。
夫后宫不安,则阴阳失调,灾异屡现。近来,黄河猛汛,致使山河动荡,料来便是皇后之罪责所致。
皇后高氏,毫无母仪天下之风范。臣冒死进言,望陛下决断废后,以杜祸端!”
言罢,吴中复重重一拜。
“嘶~!”
文武百官,暗自惊骇。
废后?
不少人下意识的抬头,举目望向几位阁老中空缺的位子。
诚然,江阁老甚至都没有上朝班列。
可,以江阁老的风评来讲,要说废后一事与其毫无瓜葛,谁也不信!
毕竟,这种大事肯定是有官家的授意。
而官家,要说最信重于谁,无疑是江阁老。
未曾上朝,不代表这事就跟江阁老无关!
“不可。”
御史中,一人持笏走出,秀约莫二十五六的样子,唇红齿白,温润如玉。
“《礼记》有云:王后无废,虽有过,犹得变改。”
齐衡持笏,正色危言:“皇后执掌中宫不足仅是一年,虽有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