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七章 江卿,你怎么还没抵京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七章 江卿,你怎么还没抵京啊? (第3/3页)

两位先祖埋下的祸根。

    烛光斧影,实为千古“佳话”!

    自太宗皇帝登基以来,长达七八十年的时间,太祖一脉都是遭到针对的对象。

    如今,先帝传位于太祖一脉,自是惹得太宗一脉担忧,生怕引来“大清算”。

    因此,宗正寺的赵氏子弟齐齐上书,希望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作为受到推崇的对象,太皇太后持缄默态度。

    赵策英凝眉,不免摇摇头。

    太皇太后!

    这个辈分,太高了!

    作为过继给魏王为子的新帝,秉持“孝顺”的原则,天天都得找太皇太后问安,一次也不能缺,生怕遭人弹劾,说是“忘本”。

    一次问安,起码得半个时辰,简直就是煎熬。

    偶尔太皇太后几句训话,更是让人异常憋屈。

    谁承想,皇帝竟然还得挨训?

    难就难在,他还不敢有任何不满。

    太皇太后、宗正寺赵氏子弟,这两者都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必须得慎重处理。

    否则,祸根埋下,子孙后代根本就坐不稳皇位。

    除了“垂帘听政”的劝谏,更难受的是禁军问题。

    秘密立储,注定了皇帝没有任何根基。

    反观太皇太后,为将门虎女,祖父乃是开国名将曹彬,父亲、哥哥、侄子,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不少族人亲朋,更是禁军侍卫。

    从上大小的禁军士卒,有不少小头目都是太皇太后的人。

    这让人岂能不心存忧虑?

    即便登基,赵策英也有种时刻受到监视,朝不保夕的难受。

    根本没有任何安全感!

    “唉!”

    一声轻叹,赵策英拾起一份新的奏疏。

    叹气归叹气,日子还得过。

    “致仕?”

    仅是望了一眼,赵策英不免点头。

    执笔,批示道:

    【准!赐良田百顷】

    礼部尚书孙抃,病重难耐,上奏告假,希冀归乡养病。

    具体是不是真的病重,谁也不清楚。

    反正,肯定有为鲁国公腾官位的意思。

    朱笔落定,赵策英起身眺望,长长唏嘘。

    江卿,你怎么还没抵京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