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娘子,你好香! (第2/3页)
从来没有半点军伍积累的文人,也可借着虎符执掌军队。
不考虑极端情况,执掌军队唯一的要求,就是皇帝的信任。
至于武将的战略素养、门生故吏?
有肯定最好,没有也不影响什么!
特别是大周一朝,武将勋贵禁锢于汴京,就更是让“皇帝的信任”显得越发重要性。
武将要执掌军伍,本身的影响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重要。
因为皇帝信任你,所以你才能执掌军务,并在军队中有影响力。
文官不一样。
文官的政令实施,非常倚仗门生故吏。
文官要想办成一件事,几乎都是一手抓政斗,一手抓实务。
无论是政斗,亦或是实务,都得倚仗门生故吏的支撑。
否则,朝堂上天天常规性政斗,没有门生故吏的支援,哪怕是铁打的人,也很难扛得住。
宰辅大相公李迪,史书记载:空有相位而无相权。
究其缘由,就是门生故吏太少。
武将执掌军队,一道政令下去,底下人但凡不想造反,就得执行。
否则,就算是斩杀示威,也并无不可。
要么造反,要么听话,非常极端。
文官治政天下,门生故吏太少,手底下的基本盘不稳,政敌抓住机会试图行架空之举。
你能怎么办呢?
不能怎么办!
难不成还真能提剑杀了阳奉阴违的朝臣不成?
文官一途,执掌权力,须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皇帝的重视。
自下而上,门生故吏的支持。
这两者,缺一不可,且同样重要。
武将不一样,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皇帝信任。
至于是否培养好门生故吏,这涉及的是富贵的绵延。
门生故吏培养起来,子孙后代执掌军权的机会就要大一点。
但,并不特别关乎军令的执行。
说到底,武将顶天了就影响一二十万军队。
文官影响的是亿万黎民百姓,没有门生故吏,那是真不行!
介于文臣武将的掌权逻辑不同,掌权的发展方向也不同。
武将一旦有了一次卓越表现,就可得到皇帝的信任,有机会一步登天。
文官要往上走,就得一步一步老老实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