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228章 交货(两章合一) (第1/3页)
下午,大营村村北响起一阵嗡鸣声。
四辆挖掘机出现在平整的田地里。老李和王荣生站在不远处指挥,李哲、王支书金百万三人站在一旁闲聊。
李哲掏出一盒中华烟,递给王铁头和金百万:“王叔,咱们村还预留了多少机动地?”
“咱村人多地广,按照政策将大部分耕地承包给村民后,村集体还可以留下5%到10%的机动耕地,如果只算耕地,不包括其他用地,大概有五百亩左右。”王铁头接过烟,金百万帮他点上,抽了一口。
“咋的,你小子还想继续租地?”
李哲点点头:“是有这打算。咱们村的地比较分散,不光村北有,村南和村东也有,林小虎家的地就在村东。土地太分散,这一块、那一块,建了大棚也不好管理。我想着大棚还是要建在一起的好。”
李哲也抽了一口烟,继续说:“当然,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就像我哥家的地,紧挨着我家的地,旁边又是朱哥的大棚,他想用自家的地也可以。
再一个,今年咱们公司成立后,十一月份第一批反季节蔬菜上市,就能初步回笼资金,到时肯定还会继续扩建大棚。”
李哲压低声音说:“我有点小私心,想让您帮我盯着点机动地,等咱公司的规模扩大,村集体这些地都能统一租下来,对村里来说也是一笔稳定的进项。”李哲盯上了村集体的机动地,但他现在吃不下,得一步一步来。
王铁头想了想:“你想租村集体的地可以,但价格不能太低,要不然我也没法跟村里人交代。”
“那不能。我要是低价租地那不是让您为难吗?村里人也得戳我脊梁骨。”李哲笑笑。
地是最不值钱的,跟反季节蔬菜的利益相比,租地那点钱根本不算什么。李哲在乎的是租来的地是否能长期稳定地使用。
只要王铁头是村支书,再加上他和陈镇长的关系,以及自家公司在村里的影响力,李哲觉得问题不大。
老李走过来,接住李哲递过来的烟,对着王铁头说:“支书,晚上咱们喝点。”
“成啊。”王铁头笑笑,指着挖掘机的方向:“冻土化开了不?”
老李摇头:“还没有完全化开呢,幸好咱们今天是下午动工,上午日头还晒了半天,要不然还真不好挖。”
王铁头说道:“那咋不再等等,晚上个十天半月,冻土就全化开了,那时候施工就容易了,也能省些工钱。”
李哲接过话茬:“我也想过这事,再晚点确实更容易挖,不过,到时候工厂和建筑队也要施工了,挖掘机可就不好找了。”
还有一点李哲没说,那就是反季节蔬菜是有种植周期的。如果种得太晚,采摘期也会延期。等天气暖和,露天蔬菜大规模成熟,反季节蔬菜也就不值钱了。
李哲问道:“爹,招人的事你还得多盯着。不光要招聘临时干活的,还要招聘一些长期种植大棚的。一下子扩建十亩大棚,咱们的人手肯定不够用。”
老李点点头:“我已经在琢磨了。”在老李看来,雇佣临时工好说,但要雇佣长期在大棚里干活的人,就得仔细挑选了。他还是想从本家亲戚朋友里面找。
王铁头轻咳了一声:“李哥,你看俺家大庆咋样?要是行的话,就让他来大棚帮忙。”
老李应道:“咋不行,大庆这孩子我从小看着长大,人勤快,也懂事,只要他愿意干,就让他来。”
王铁头笑道:“愿意干,这小子上次就说了,想跟着哲子干,对哲子服气的很。”
四台挖掘机分成两组,两台挖掘机合挖一个大棚,还是如之前那般将熟土层挖开放置到地基南侧。
不过,这次的施工图纸和之前有些不同,大棚的最东侧要建一个小屋,既可以居住,也可以当成储藏室。以前的大棚之所以没有盖房,主要是还是考虑成本问题。
现在李哲有钱了,也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抠抠搜搜,建造的蔬菜大棚也更加完备。
“咔。”旁边响起了一阵快门的声音。
李哲扭头望去,见到白云笙拿着相机站在不远处。
李哲走过去招呼:“魏敏没把相机带走?”
“没有。她留下相机,是想让我拍点有价值的素材。”白云笙指着前面的挖掘机:“这些挖掘机是在建大棚吗?”
“对,是在扩建新的大棚。先把地基挖好,然后再建夯土墙。在夯土墙上搭建架子遮盖棚膜和草帘子。”
“李哥,我听说您最开始建的大棚都是人工挖掘的?”
“对,刚开始建蔬菜大棚连我母亲都不支持。其他人都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根本找不到关系用挖掘机。我建第一个大棚的时候,招了20个人挖掘大棚地基。之后建二号大棚和三号大棚是一起挖掘,直接雇佣了40个人。”
白云笙想了想,说道:“几十号人一起干活,那个场面一定很壮观吧?如果咱们要拍电影,我觉得还是人工挖掘更有看点。”
李哲点点头:“到时候可以拍一场人工挖掘的戏。白摄影师剧本写得怎么样了?有进展吗?”
“有进展。我之前没有灵感,迟迟无法动笔,就是因为对农村和种植蔬菜大棚了解得少。现在我见到了蔬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