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8章 天家之事(武平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78章 天家之事(武平篇) (第2/3页)

的苦命人大有人在,比如武平节度使龚延寿。

    他的情况,比周皇后要复杂的多。

    也危险的多。

    这老哥现在掌控着后世的湖南全境、湖北、贵州、江西、广东各个地区也都有染指。虽然跟大郑、李唐比起来还不够看,但是在荆南这一亩三分地上,那可是实打实的土皇帝!

    而且他还是个男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怎么会有感情问题呢?谁还敢绿他不成?

    还真有人敢。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他的故事,要从先周时期说起。

    龚延寿是武陵人,没错,就是《桃花源记》里“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的那个武陵。

    起初,他只是名义上隶属于唐国的荆楚地区一个地方乡军小校,前半生都在武陵府当地军队中摸爬滚打,最大的梦想就是升官发财,一口气娶十几个老婆。

    但他的那点军饷,只够娶一个老婆。

    他只是穷,他的色心全靠穷守着,贫穷让龚小校品行端正,作风优良,要不然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只关心下半身生理需求的人,一般都不会成为祸国殃民的大魔王,这类人没有远大的志向和反社会人格,更不具备屠万为雄的气概和能力。

    众所周知,丘吉尔酗酒成瘾,慈父嗜烟如命。而他们的对手,那位拳打列宁格勒,脚踢大不列颠的脱口秀天才,一生不好色、不抽烟、滴酒不沾,只为了心中的大日耳曼事业奋斗不止、斗战不息。

    可是,英雄造时势,时势同样也造就英雄。

    随着天下局势的变化,应开疆叛周,草原人南下,大周这头庞然大物轰然倒塌,中原大乱,荆楚地区也迎来了蜀唐争锋。

    龚延寿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长沙人张照初起兵,开始了统一荆南的伟大事业。

    龚延寿跟着武陵知府一同投靠了前任武平节度使张照初,在他的带领下剿灭山贼、讨伐不愿意归附的各地势力。转战湘江南北,纵横南岳东西,凭借着军功一路升迁,青云直上,成为了荆南地区军队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客观的说,这个时候的龚延寿,跟随着张照初统一荆南,剿灭了作乱的山贼流寇、消除了一直以来的互相攻伐,稳定了生产生活秩序。并且在蜀、唐、荆南、牂牁蛮和清泉节度使四面包围的处境中稳住了地盘,不至于成为各方势力桌子上的菜,是有功于家乡父老,有功于历史的。

    但我们都知道,共患难容易,同富贵可太难了~

    张照初是个有远见的人,他已经看到了文训率领的大郑所具备的恐怖潜力,也隐约感受到了天下即将归于一统的趋势。所以他毫不犹豫的上表称臣,为家乡父老早早的在汴京纳了投名状。

    而龚延寿是个务实的人,投靠大郑朝廷这个主意确实不错,但回报周期率太长了,鬼知道大郑会不会跟先前的大周一样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怎么办?

    再说了,荆南离汴京太远,离大唐太近。

    郑国的荆襄水师是不远,可唐国的江夏知府童礼、豫章知府顾彬、还有南边的刘思距离我们更近。

    理念上的分歧使得龚延寿和张照初这对从战火厮杀中走出来的老战友渐行渐远。

    渐行渐远的,不止离别的冬天。

    还有你曾说过的,岁岁年年。

    唐国一纸书信送到了龚延寿的手中:我们觉得张照初识字太少、脾气不好、性情暴躁、还苛待下属,像你这样的大功臣、大英雄竟然都没有坐到第二把交椅上,这对吗?

    以老兄你的功绩和贡献,就是坐上头把交椅,那也也未尝不可!

    再加上他们还透露了未来企划书给龚延寿,草原和唐国南北加起来二十万大军,再加上西南、河套皆有战事,龚延寿发现还真有搞头。

    这是事实,上次由温茂组织的围猎大郑活动,是大郑最后一次被动防御。大郑可是全力以赴、能臣猛将齐上阵,四大行营精锐尽出,连镇守汴京的中央禁军都出动了,费劲力气才平定下来。

    连文训都被逼到两度生出御驾亲征的想法,可见情况有多么危急。

    所以,当时的龚延寿觉得,形势很可能会发生变化,属于自己的时代来临了,五千年终于轮到我上场!唐国答应会襄助自己,这样的机会不多,有时候可能一辈子就只有一次。

    那还说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