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养心殿论政,弘历让雍正发生大改变! (第2/3页)
县上认识上的矛盾,算是朕和他们这些汉人士绅不能共治之矛盾的一个具体体现。”
“而你刚才又说,立场问题是根本问题,也是斗争的核心问题,这说明,朕要想让他陆生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得先改变他的立场。”
“你又提到他没有重视实践中的感性认知,提议让他去封建自治的地盘去生活一下,倒是个好主意,你这种实践矛盾之论,倒是很有一种庖丁解牛的智慧,让朕不得不忽略你的年纪,你的阅历,你的地位,而选择信你。”
雍正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
弘历因而拱手道:“儿臣不过是用剖析数理的方式来剖析治国之道,而不愿意对阿玛有半点诡诈之言。”
雍正听后点头:“朕得亲审这陆生楠,说服他改变自己的立场,认识到自己不该站到社稷苍生的对立面去!”
弘历微微一笑。
他知道,雍正是比较在乎名声的,也喜欢解释与辩论,所以,他即便对陆生楠的理论再不赞同,再认识到陆生楠的立场跟自己不一样,也没有打算直接选择肉体消灭陆生楠。
也就是说,雍正狠归狠,但还是有底线,那就是不能不教而诛。
这与历史上的乾隆自然是不同的。
要是乾隆,对于这种不跟自己一条心的人,那绝对不会多哔哔,直接户口本拿来拉清单。
对于弘历自己,他更愿意选择乾隆模式,因为这样不内耗。
毕竟,说服别人很费心力的,只做筛选多好。
何况,作为集大权于一身的帝王,应该去做更伟大的事,所以,即便要教育,也是进行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做大筛选面就是,而不是去说服某一个具体的人。
但弘历没有打算阻止雍正,因为如果不让雍正去实践,他是不会有更清楚的感性认知的。
正所谓,人教人不行,事教人才行。
“你既已是议政王,就与朕一起去乾清门,参与议政。”
雍正这时起了身。
“嗻!”
弘历便和雍正一起来了乾清门。
到乾清门后,弘历就看见怡亲王允祥、庄亲王允禄等议政王大臣,已候在这里。
但弘历发现,这些人对他的出现,没有露出惊愕之色。
他知道,这是因为昨晚礼部的大火,让这些人知道,他的出现,肯定是跟礼部的这场大火有关。
而因为雍正在这里,弘历自然也不好与这些人见礼,只去到隆科多让出的朝班位置站好后,就与众人一起先向雍正见了大礼。
雍正这时在坐到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