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五章 弘历已足堪大任,朕欲禅让皇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五章 弘历已足堪大任,朕欲禅让皇位! (第2/3页)

鸿儒科,自然让他很失落。

    另外,这也让他没办法以询问的方式知道允禵的政治态度,而达到揣摩允禵是不是也支持“以儒治国”的目的。

    所以,在当晚,吴士珣就来见了他志同道合的朋友——陆生楠。

    吴士珣对他说起了此事:“恂郡王近日与往日大不同了,既不再找我谈论经世致民的学问,也不议论朝局了,甚至我问他,要不要我去参加博学鸿儒科,他都表现出不在乎的样子。”

    陆生楠和李绂、谢济世这些汉臣一样,崇尚明时东林党的主张,即希望天下以儒治国,以君子当政。

    他们的主张属于东林思想在清朝的延续。

    明清在制度上有很多传承性,思想上也不例外。

    而自从被弘历夺顶戴又归还顶戴后,陆生楠更是深感到,清廷不独以儒治国的害处。

    他觉得,正是清廷儒化不够深,才使得弘历这样的皇子,对他这样的文臣可以随意欺凌,让他丢了颜面。

    陆生楠知道,要是搁在之前文官当国的时代,皇子亲王再身份尊贵,也不能欺辱儒臣文官,只有礼敬儒臣问官的资格,否则,就绝对会被天下人用口水淹死。

    所以,他在痛定思痛后,也越发怀念以儒治国的时代。

    特别是,眼下雍正要统一史论,更是让他大受启发,比历史上要提前一年写起了《通鉴论》。

    他在自己的《通鉴论》里,提到了“论封建”、“论建储”、“论兵制”、“论隋炀帝”、“论人主”、“论相臣”、“论王安石”、“论无为之治”等内容。

    这些内容,核心宗旨就一条,那就是限制君权,增强地方士权。

    只是,他的话术,依旧是恢复先秦时的圣人所创制度,正所谓,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

    不过,陆生楠没有,民间郁郁不得志的曾静等东林思想主张者那么极端。

    因为,曾静更是主张非大儒圣人不能做皇帝。

    在曾静看来,皇帝必须是经过严格儒学教育且符合大儒圣人标准的人,才能做皇帝。

    所以,皇帝只能接受儒家教育,不能接受其他教育,武学也没必要。

    而草莽英雄和夷狄野人自然也是不能为皇帝的。

    不过,曾静口中的夷狄野人,不是单纯的地域或种族差异,而是“仁义礼智”与“无教化”的文明分野。

    按照曾静的理论,清朝皇帝如果不崇儒尊儒,那就还是未受教化的夷狄,是野人,就该被推翻。

    所以,历史上曾静就唆使岳钟琪造反。

    他在给岳钟琪的书信里就强调,雍正是夷狄之主,原因是他“谋父、逼母、弑兄、屠弟”不是中国皇帝,是夷狄之主。

    总之,陆生楠和曾静都属于这个时代儒家思想的代表,而满人能成功入关,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满人皇帝从皇太极时开始,还是表现得很重儒尊儒,开科举,信任汉臣,尊孔,给士绅地方包揽赋税、免役等特权。

    要不然,汉人士绅也不会接受他们的统治。

    只是,汉人士绅们不满意的是,满人皇帝儒化的还不够彻底,让宗室王公和外戚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