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329章 育种和福利 (第1/3页)
客厅里易定干和陈少昌还在键政,陈家志原本也有参与。
但观点不同,未免自讨没趣,陈家志便没再参与。
而是上楼去找易龙易虎两兄弟,按照约定,陈家志给易虎买了台电脑。此刻两兄弟都在房间里玩,不过两兄弟也才刚接触电脑,拿着本书边看边捣鼓。
陈家志看了会儿,又回了卧室,拿了本【种子世界】杂志看了起来。
他对育种确实挺感兴趣,这关系到以后的事业发展。
没过多久,陈家志就沉浸到了一篇关于黄瓜育种的文章中。
在我国黄瓜育种上,侯峰院士和他的徒弟李家旺两人改写了中国黄瓜种植的历史,让黄瓜从昂贵的‘细菜’变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
侯峰是山东人,1950年从原京城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天津做农业技术员,从此与黄瓜结缘。
先后育成了津研1-7号,在30余个省市作为主栽品种推广,实现了中国黄瓜品种的第一次更新换代。
黄瓜亩产也由过去的1500公斤,大幅提高到了5000公斤以上。
而在八十年代,又相继育成了津杂2、3、4号,实现了第二次更新换代。
就在这篇文章里,又提到侯峰团队育成了津春1号黄瓜品种。
最近,侯峰院士所在的黄瓜研究所也被国家科委命名为‘黄瓜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对津研和津杂系列,陈家志都不熟悉。
但对津春,他了解一二,这是国内很优秀的黄瓜品种系列。
然而,和进口的种子一比,就有点不够看了。
从今年开始的往后十年,国内黄瓜种子也基本由外资种子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直到2006年,同样由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津优35号诞生后,才打破了国外品种的垄断。
尤其在西北、西南地区广泛种植。
前世,南片一组组长李明坤就是津优35号的忠实拥护者,除了他,那几年蓉城还有很多农民喜欢种津优35。
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关键价格还亲民。
不过,【种子世界】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外资种企的信息。
“哎~”
“叹啥子气哦!”李秀推门而入,“我一上来就听你叹气,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没有,我看书呢。”陈家志抬头道:“现在有很多外国种子公司来国内,国内的种子比不过别人。”
李秀在他旁边坐下来,疑惑道:“有好种子用还不好吗?”
陈家志表情微微一滞,“有好种子当然好,只是价格可能会很贵。”
“有多贵?”
“比黄金还贵。”
“呵呵~”李秀明显不信,陈家志又说:“洪中去北方了,等他传消息回来你就知道了。”
“真能比黄金还贵呀?”
“我骗你有什么用哦。”陈家志说道:“所以我才想搞种苗,然后再试着自己搞育种。”
“嗯,你可以的。”
“渍,你就这么信我?”
“因为你值得信任啊。”李秀笑道:“从你开窍后,有哪一件事没做成?”
“你就大胆去做吧!”李秀拿着【种子世界】随意翻了翻,又还给了陈家志,问道:“7月份菜场应该也卖得很好吧,赚了钱,做些你喜欢的事情,我当然支持!”
7月菜场的情况白天陈家志才看了,也是靠谱鲜生整合后的第一个月。
略一回忆,他就和李秀说了起来。
“菜场一共卖了405万元,档口代销费约32.25万,发工资需要56万,泡沫箱24万,施了次有机肥49.5万,其它电费等约25万,利润218.25万元~”
李秀笑弯了眉,“看吧,赚得不少吧,配送和档口应该还有钱吧?”
陈家志点头道:“档口的账上有60多万,配送的账上有25万,各个部分的钱全部加起来大约有855万元。”
李秀怔了一下,学以往陈家志的模样给比了个大拇指,“厉害!”
她又说:“所以,你想搞育种就大胆地搞喽,咱们有钱!”
“搞肯定要搞,但一开始胆子也不会那么大。”陈家志悄声道:“现在国内种子生产销售还没对民企外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