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5章 突破极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85章 突破极限 (第2/3页)

和雨天发电量骤降。

    如果光伏需要全天候供应,需要具备长时储能。

    储能成本是燃起成本的三倍。

    同时光伏发电集中在西部,而用电中心在东南沿海,超高压输电传输能力有限。

    但是,如果光伏的成本能够再降2.5,那么情况又不一样了。

    “是的,我已经解决了非平衡态下量子多体输运优化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在数学上找到了工程可行解。

    在这个全新的,精准设计的电子态密度、声子谱和光吸收截面里,光子的能量转化路径将不再受到热化损失和单激子的限制。

    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这个设计突破了肖克利·奎伊瑟极限,它的效率能够达到50%,而且只需要做工艺优化,不需要用到什么新材料。

    新世界的大门即将打开。”

    “牛逼。”宋南平听完之后别无他想,确实牛逼。

    “教授,所以您叫我来,是让我和燕京方面通知一下,可以做一些金融方面的操作,另外就是可能要做一些资源上的倾斜,能源政策方面的调整?可能要成立一个新的大型国企,来统一推动光伏的替代?”宋南平接着说道。

    林燃摆了摆手:“这个还有点早,我说这个的意思是,我从理论层面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需要华国方面帮忙组织一批足够可信的教授,来帮我从实验层面进行论证。

    以及把大规模工程化的工艺流程给打通。

    当然华国方面可以未雨绸缪,做一些资本运作。

    因为这需要这批学者封闭式实验,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时间。

    而且我需要的是年轻有为,能做实验的学者,最好是青年学者,院士这些,都百八十年不自己亲自动手实验了,所以还是算了吧。

    这方面需要依赖官方来帮我协调统筹。”

    年轻有为?没少上网的宋南平从中只听出了两个字:牛马!

    要的是能做实验的牛马,不要只知道指挥的老登。

    “明白,我这就去安排。”

    林燃接着说:“还有场地这些,都要麻烦燕京方面来统筹了,其实最好就在申海,我不太想跑到燕京去。”

    宋南平点头道:“好。”

    至于为什么不在阿波罗科技内部找人来做实验,因为这方面人才不够。

    本身阿波罗科技又不搞光伏材料研发。

    华国搞这种最多的就是高校,钙钛矿电池各种逼近极限,在过去十年里,钙钛矿是最好发文章的富矿,几乎每个高校的材料系都有做钙钛矿的好手。

    靠着这个,申请青千、国基的年轻学者不在少数。

    你想要做这方面的工作,靠华国官方来统筹效率最高。

    林燃可没有什么生意都要自己做,什么赚钱的业务都要放在阿波罗科技这个篮子里的想法。

    林燃主导的项目,还是有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光伏工程,那肯定来的最多的是申海交大的牛马,不,是青年学者啊。

    申海交大大把的人在做这方面工作。

    蒋太良和赵一冰就被找来了,当然被找来的不止他们两个,交大来了五十来号人,总共两百来号人里,交大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大家做的方向差不多,也互相都认识,只是关系远近的区别而已。

    蒋太良和赵一冰关系比较好,大家合作发表过很多篇论文,一个太凉一个一冰,天然就容易亲近一点。

    因为这已经是年底了,马上就过年了,先是院里紧急通知他们准备衣物,要做好不回家过年的准备,有临时紧急重要的任务。

    这就让他们很纳闷,按理来说,做材料的,不会有这样的任务分配下来才对啊。

    他们也没接过涉密项目。

    然后被安排在一处申海郊区一眼就不一般的住处,大家互相打招呼才意识到,来了两百来号人。

    第二天,在偌大的阶梯教室,林燃站在讲台前,大家这才恍然。

    我说哪个神仙有能力把我们给聚集起来呢,燃神啊,这就不意外了。

    最年轻的两院院士,有这个实力是应该的,更何况对方深受重视,被誉为华国科技突破的最大希望。

    赵一冰低声道:“林教授就不奇怪了,只是他找我们来是有什么重大消息要宣布吗?

    还是说有什么重大项目要做攻关。”

    “月球基地的光伏组件吧?我猜,毕竟月球超算,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不就是能源么?

    月球上,你在阴影区域,没有光照,你在光照下,就肯定有月尘和太阳风,你要怎么保证光伏组件的稳定性、质量和寿命就很重要了。”

    只是他们都没有猜中。

    林燃起身道:“各位,这次把大家找来,我们的时间很紧张,需要各位的配合,先从一些理论知识开始,我再慢慢讲我需要各位来帮我做什么。

    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单结太阳能电池,一些多结太阳能电池,本质上也是把多个不同带隙的单结电池迭加在一起,让它们各自负责吸收不同能量范围的光子,从而减少热化损失和透射损失。

    从物理机制上来看,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单结的能量转换原理,只是从统计平均意义上突破了肖克利-奎伊瑟极限。

    每一层的单结效率仍然受肖克利-奎伊瑟极限约束。

    我知道,在座各位里,有人做出过类似成果,发表过论文,实际上你们是用物理结构来绕开了最难的问题。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在单结内部直接消除掉肖克利-奎伊瑟的极限,通过非平衡量子多体输运优化来解决这一问题。”

    林燃开始在身后的白板上写了起来:

    “肖克利–奎瑟极限的数学本质是一个受光谱分布约束的变分优化问题,物理输入是量子吸收规则,最终求到的数学结果就是这个极限,也就是效率极值。

    但我们现在需要来解耦这个问题,破坏掉极限,让极限不再继续存在。”

    “你听懂了吗?”晚上回到宿舍后,蒋太良问道。

    宿舍是两人一间,自由分配,大家关系好,蒋太良理所当然地和赵一冰一起。

    林燃一共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在量子多体系统中,把光子的吸收过程建模为多体态跃迁的非线性概率优化,把这个强耦合电子–空穴系统并最大化多激子产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