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六章 发现新大陆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六章 发现新大陆了 (第3/3页)

亚齐,这是此时商船常用的航线。

    此后,可继续前往印度、阿拉伯半岛,甚至东非海岸。

    接着,再从东南亚继续向东,到达新大陆。

    北线是从渤海湾出发,沿着高丽半岛、日本列岛向北航行,穿过寒冷的鄂霍次克海,试图寻找传说中连接大陆的“冰桥”。

    虽然东南亚和太平洋海域的气候相对温和,更适合这时的船只和航海技术,不过由于此时的航海主要依靠季风和洋流,长时间的远洋航行需要充足的物资储备和有效的船上补给系统,此外,横跨太平洋、印度洋需要面对广阔的海域和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风暴、海啸、缺乏淡水和食物等,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

    以至于,不少船队都消失在了茫茫的大海上,永远也回不来了。

    但幸存者和前仆后继的航海家和冒险家从未放弃。

    他们曾误打误撞登上非洲西海岸的土地,与当地部落发生过冲突,也交换到了象牙、香料和独特的热带木材。

    有船队尝试沿着海岸线向北航行,遭遇到了十字军东征,或是被十字军打劫,或是被阿拉伯帝国的残余势力、塞尔柱突厥人、阿尤布王朝抢走商品甚至是海船;或是被欧洲中世纪小王国的警惕驱逐。却也带回来了大量的黄金、白银、特色农作物等物品。

    北线的艰难主要在于极端的低温:冬季海面常常结冰,船只需要破冰前行,船员们即便裹着厚厚的皮毛,也时常冻得失去知觉,不少人因此冻掉了手指、脚趾。

    途中,他们曾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带登陆,与以渔猎为生的部落交易,学会了用海豹油取暖、用冰屋御寒,还带回了耐寒的驯鹿和北极狐皮毛。

    有船队尝试穿越白令海峡时,因冰层太厚被困数月,靠捕猎海象才得以存活。

    他们也曾误将一些小岛当作大陆,耗费大量补给后失望而归。

    但同时,每次失败都让他们更熟悉北极的洋流与季风。

    经过十六七年的探索和总结。

    西线:

    洪武九年,有大宋的船队跨过印度洋,继续向西航行,抵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之后,他们继续航行,到达古巴岛和海地岛,并在海地建立了据点,然后返航。

    洪武十一年,有大宋的船队抵达加勒比海的更多岛屿,包括波多黎各、牙买加等。

    洪武十三年,有大宋的船队首次抵达南美洲北部的委内瑞拉海岸(奥里诺科河河口附近),但他们仍认为这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去年,有大宋的船队探索了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巴拿马等地海岸线。

    前几天,到了南美洲的大宋船队返回广州港,他们带回来了赵俣特意要的橡胶树、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等农作物,还带回来了不少其它大宋没有的农作物。

    广州知州得知此事了之后,在第一时间派人快马加鞭来向赵俣报捷。

    巧了。

    洪武十四年,北线的一支船队,在夏季冰层消融的短暂窗口期,成功穿越了白令海峡,踏上了美洲大陆的北部地区。

    这里虽然气候寒冷,但河流中盛产鲑鱼,森林里有成群的野牛,更重要的是,船员们在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丰富的铜矿和铁矿。

    他们在岸边树立起大宋的旗帜,并带着矿石样本和绘制的简易海图,历经千辛万苦返回了大宋。

    朝廷立即派人去建立据点,并派人继续探索北美洲。

    经过几年的探索,一支船队带回来了玉米的种子,以及菜豆、利马豆、向日葵等农作物的种子。

    就在西线的船队到达广州的第三天,北线的船队也回到登州。

    双方的捷报几乎是同一时间送到了赵俣的手上。

    当时,张纯和李琳正好在赵俣身边,所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好消息。

    张纯觉得,如今新大陆已经发现了,赵俣的儿子们也都快长大了,也应该为分封布局了。

    所以,张纯决定把五女聚集起来,商量一下,怎么在未来的分封中,为她们的儿子争取到最大的好处……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