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一章 太子眼中的五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一章 太子眼中的五女 (第3/3页)

内部底层的稳定。

    赵俣想要对外扩张,只靠粮食,可就不行了。

    不仅如此,只有粮食,赵俣连让大宋内部完全稳定下来都做不到。

    要知道,这粮食一旦多了,就不值钱了,尤其是在赵俣为了保民生一直在打压大宋国内粮价的情况下。

    别忘了,赵俣已经推行了《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将原本在普通民众身上的重担转移到了士绅阶层的身上,逼得士绅阶层扛下了不小的压力。

    这再让士绅阶层手上的粮食变得不值钱了,那不是逼着他们造反吗?

    实际上,单纯的农民起义很难推翻一个王朝。农民起义的优势在于规模庞大、覆盖范围广,能直接冲击王朝的经济基础和基层统治。当土地兼并严重、赋税苛重、灾荒频发时,农民群体的生存危机被激化,容易形成席卷全国的力量。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也很明显:组织松散、缺乏长远战略,往往依赖宗教或朴素口号凝聚力量,后期易因内部分裂、缺乏治理经验而失败(如太平天国运动)。

    士绅阶层就不一样了。

    士绅阶层(包括官僚、地主、文人等)掌握着知识、财富、人脉和地方权力,他们如果叛乱,优势在于目标明确、资源集中,能直接动摇王朝的统治核心。他们熟悉官僚体系运作,可利用权力网络策反军队、控制地方,甚至直接发动宫廷政变(如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曹魏的司马氏夺权)。

    不过话又说回来,士绅阶层叛乱的门槛更高:需突破“忠君”伦理束缚,且往往依赖内部权力斗争(如皇权旁落、宗室争位)才有机会。若王朝中央集权稳固、士绅阶层利益得到保障,他们更倾向于维护现有秩序,而非主动叛乱。

    赵俣之前强行推行的新政二策已经重创了士绅集团,并且跟士绅集团闹得很僵,他要是再不收手,那真就是在逼士绅集团跟自己彻底决裂,甚至是在逼他们造反。

    而事实就是,不管赵俣愿不愿意承认,士绅阶层都是大宋统治的基础,没有他们,赵俣就算再受百姓爱戴,也得成为亡国之君。

    对此,赵俣一直都有着清醒的认知。

    所以,在推行了新政二策之后,赵俣立即开始减免农业税。

    赵俣如此,既是在给百姓松绑,也是在缓和跟士绅阶层的关系。

    甚至后者更为重要。

    毕竟,百姓手上才几亩田地?

    不过,仅靠赵俣减免农业税,实际上,也远远无法弥补士绅阶层的损失,要知道,从前他们可是一点赋税都不用交的。

    这种事就怕对比。

    好在,赵俣有麻晓娇这个大宝贝儿,她帮赵俣开启了工业革命,让大宋进入了半工业化,大量的商品诞生,商品经济出现。

    这给了士绅阶层新的获利空间,让他们可以从越来越繁荣的商业获得远超土地的收益。

    赵俣再将税收从农业税转向商业税,并暗示士绅阶层,未来自己会逐步减免农业税,最后甚至有可能不收农业税,给士绅阶层希望。

    关键,士绅阶层也能看得出来,大宋的商业越来越发达,等到大宋的商业发达到一定程度了之后,商业税和其带动起来的关税将变成天文数字,那时朝廷确实不会在乎农业税这点小钱。

    基于这些,再加上赵俣确实不好惹,士绅阶层才捏着鼻子忍下了赵俣之前对他们造成的伤害。

    这是对内。

    对外更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没有麻晓娇帮赵俣开启的工业革命支持,他拿什么保证宋军将士的福利待遇,又哪有这么多武器物资欺负金国?

    所以,麻晓娇的贡献,也是极为关键的,甚至在赵俣心中,她的贡献一点都不比袁倾城低。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赵俣一直都在哄着麻晓娇的原因之一。

    实在是,这个大宝贝儿帮赵俣太多太多太多了。

    今天,麻晓娇通知赵俣,他为赵俣发明出来了一个很有用的东西,让赵俣过来看看。

    赵俣二话没说就来了……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