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回巅峰,甩不掉的跟屁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二章 重回巅峰,甩不掉的跟屁虫 (第2/3页)

他军区,在后续整改,改革中,牢记刚才的发言。”

    “不要再发生第二阶段这种觉悟上的问题。”

    “下面,就借着这个机会,为陈默同志晋衔。”

    啪啪啪.

    礼堂内,无论是在场的人,还是坐在屏幕跟前参与复盘大会的人,集体开始鼓掌。

    当然,这个鼓掌的面子可不是给陈默的,他就算晋升少校,在这种大会上,级别也属于基层中的基层。

    掌声,是给总参首长宣布晋衔的命令。

    由狄惠堂宣布晋衔,这本就是大会其中一个环节,目的是要给七大军区传递一个信息。

    那就是第一个信息化营试点,将要正式成立!

    信息化部队组建,具备着划时代的意义,同样也是向其他军区传达上面的决心。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

    金城军区的人,在明知道大会流程的情况下,率先派代表发言,想要截胡京都军区培养出来的人才。

    这种事听起来有些唐突,但真要论的话,已经算是含蓄的了。

    幸亏有总部的首长压着,没到拍桌子破口大骂的环节罢了。

    就是有些遗憾。

    突然出现这种事,京都的人压根没让陈默开口发表任何感言。

    晋衔仪式挺隆重。

    现场有超过四十名肩膀上戴星的首长,亲自见证,陈默被破格提拔。

    取下他中尉肩章的是63军参谋长秦全安,重新戴上两杠一星,少校军衔。

    陈默内心要说没有波澜那是假的。

    前世,他站到了信息化的对立面,非常坚定的认为,所谓信息化不过就是西方国家的骗局,只有机械化,只有钢铁洪流才是军队发展的主流。

    可当他看到《论信息化作战》文件时,真正了解信息化是在机械化的基础上,采用了科技的革新。

    那时,已经太晚了。

    前世,陈默用了近十年才晋升到少校,并且还是机关部门的少校。

    这一世,他遍寻出路,意外的上了信息化的大船,走了跟自己前世相悖的道路,不曾想,仅仅一年,就挂上了前世十年才熬出的成果。

    并且,两者之间以后的潜力,压根没法比。

    毕竟,上一次的少校,已经到了尽头,没有老领导护着,就以他这种性格,在机关根本呆不了。

    一线部队没有了根基,少校副营级下去,更是会受到排挤。

    万般无奈之下,才选择黯然转业。

    但这一次不同。

    少校,才刚刚开始啊。

    “行了小子,别绷着了,想笑,笑两声也无所谓。”

    秦全安把军衔戴正后,瞧着陈默还是一脸严肃,目视前方,忍不住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陈默当即回神。

    对着秦参谋长抬手敬礼,而后转身,面向众位首长,以及礼堂最上方悬挂的“八一”军旗。

    挺直身躯,庄严的敬礼。

    “请首长放心,信息化营交给我,保证完成任务!!”

    “话不要说得太满。”傅宏毅摆摆手:“任务是交于你了,但信息化示范营,你要给我拿出完成的规划。”

    “争取两年的时间,给我带出模样,拉出来打一场,衡量下信息化架构细节对战斗力的影响。”

    “毕竟,咱们也得为其他军区的同志,确定一下方向啊。”

    “是,首长!”

    陈默挺了挺胸膛,大声的回应。

    现场其他干部,绝大多数都是撇着脑袋,嘴巴都快咧到北极了。

    特么的,就刚才傅宏毅鞭策陈默的那番话,听着像是教育他要谦虚,要认真负责。

    但认真分析的话,哪个字不是在嘚瑟?

    就差直接说自己就是榜样,这个榜样不光要在内部做好,还要做给别的军区看。

    可以说是不要脸到了极致。

    大会结束了。

    准确的说,是针对机械化转型复盘数据方面,已经结束。

    总参的人不会在主持后续的大会,包括京都军区的人,也要陆陆续续撤离。

    剩下的大会内容,就是金城军区自家人,好好讨论谁输谁赢的细节了。

    这种级别的大会,陈默肯定是不需要参与。

    8月21号下午四点钟。

    陈默正在宿舍内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乘车跟着秦参谋长他们一起,返回晋阳。

    旁边裴帅军,也就是陆院战略战役学主任罗耀武跟前的助理员,在太山基地时,跟陈默一个宿舍。

    老裴叉着腰站在陈默跟前,一会抬手挠挠头,一会原地转几圈,口中啧啧称奇。

    “牛逼啊,秀才,你是真牛逼。”

    “特么的,我三个月前第一次见你,你还是红板学员衔吧?”

    “怎么就这次见你,变成少校了?”

    “我毕业三年了啊,足足三年都赶不上你三个月的变化,妈的,你让我去找谁说理去。”

    “军衔升得快,任务也重啊,上面的首长要规划,要不你帮我写?”陈默笑呵呵的回应。

    原本只是一句打趣的话,却让裴帅军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般:“得,就当我没说。”

    “我还是跟着主任比较好,旱涝保收,按照资历,我再等三年也能挂上少校,咱不跟你比。”

    年轻一代的军官中,除了陈默,恐怕没有人比裴帅军更清楚,上面针对信息化这个新体系,究竟投入了多少心血。

    示范营的出现,仅仅是体系的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