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1章 大义灭亲,清洗开始(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1章 大义灭亲,清洗开始(求月票) (第3/3页)

制不住这些声音,将此事闹到了顾靖身上。

    群臣皆是谏言顾靖要保持冷静!

    毕竟无论怎么看,此事对于整个大唐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但顾靖的态度却是十分坚决。

    整个大唐一片阴霾,眼看着各方人马相继直奔各个沿海城市而去,那种无形的阴霾亦是愈发的浓郁。

    这就像是一把随时都可能落下来的屠刀。

    时刻都在给那些人压力。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各种罪证的调查进度亦是愈发顺利,一个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相继被调查出了痕迹。

    洛阳,太初宫。

    顾靖跟随着宫女缓缓走了进来,表情无比平静。

    他十分清楚武则天在这种时候召见自己的目的,若是换做别人,他还会觉着可能是求情。

    但放在武则天身上,那可就完全不同了。

    太初宫,紫宸殿。

    檀香四溢。

    武则天崇尚佛道,虽然在顾靖的限制之下,并没有如同原本历史之中那般大规模建立寺庙。

    但在这太初宫内属于她个人的信仰印记,依旧顽强地存在着。

    顾靖跟随着宫女缓缓走入殿内。

    方辅入殿,还未等顾靖有所行动,那躲在素色帘幕的温婉声音瞬间便响了起来:“太傅无需多礼。”

    “赐座。”

    顾靖闻声,仅微一颔首示意,并无推辞。

    待宫女将一张铺设锦茵的紫檀坐墩置于御榻斜下方,他方从容落座,姿态端凝,目光沉静地投向帘幕方向。

    帘后,武则天似是深吸了一口气,才缓缓开口,“今日召太傅前来,乃为国事。”

    “予身为太皇太后,退居深宫,本当颐养天年,不问外务。”

    “然则.”

    她深深的叹了口气:“国事牵缠,家事难解,宗亲哀告之声不绝于耳.予辗转反侧,思虑再三,终是明白,此非予一人闭目塞听便可回避之局。”

    “今日,只得将这烫手山芋,交予太傅明断。”

    说罢,一旁的宫女立刻便将武则天早已准备好的书信取了出来,恭恭敬敬的递到了顾靖的面前。

    顾靖并未多言,当即打开一眼。

    正是武三思以宗亲血脉之名,泣血陈情、哀恳太皇太后施以援手。

    至于其他的书信同样也大差不差。

    很显然,顾靖这次的突然调集兵马,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

    顾易也在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对于武则天做出这种行为没有任何的诧异。

    这就是武则天。

    她显然已经意识到了顾靖此次的心志到底有多么坚决。

    哪怕是太皇太后的这个身份可能都保不住她。

    她自然不会去管什么所谓的宗亲。

    顾靖缓缓的拿起了那些书信,从始至终也并未说些什么,只是再次朝着武则天拱了拱手,旋即便朝着殿外走了出去。

    看着顾靖那已经有些佝偻的背影,武则天的表情极为的复杂,但最终也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

    洛阳宫。

    “太傅!您可来了!”李隆基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雀跃,却又努力维持着帝王的仪态,“众卿已将拟定的新年号呈上,请太傅御览,务必为朕定夺!”

    他一边说着,一边迫不及待地将那卷写满候选年号的奏疏双手奉至顾靖面前。

    改元,这标志着天子正式亲政、开启新时代的象征性时刻。

    李隆基已经到了这个年纪。

    顾靖神色沉静,接过奏疏,目光缓缓扫过其上墨迹淋漓的众多候选:“景云”、“太极”、“延和”、“先天”.一个个饱含祥瑞与期许的字眼跃然纸上。

    他的视线最终,稳稳地落定在两个字上——

    开元。

    “陛下,”顾靖的声音不高,指尖轻点在那两个墨字之上,“或可择此二字为号。”

    他没有赘述缘由。这本就是奏疏中详细阐释过的。

    李隆基闻言,连忙接过奏疏,急切地找到“开元”之下的释义注解,目光灼灼地细读起来,口中亦不禁轻声诵读:

    “‘开’者,辟也,创也,启也‘元’者,始也,大也,本也”

    他的声音渐渐沉入经义:“《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殿内一时静默,唯有少年天子专注的低语在回荡。

    他反复咀嚼着“开元”二字所蕴含的磅礴气象——开辟新元,肇基皇极,统御万邦!

    这和还有着少年志向的他完全就吻合!

    许久,李隆基缓缓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决断的光芒,他望向顾靖,重重颔首,朗声道:

    “好!”.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感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