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75章 《海外封爵令》,开启华夏航海大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275章 《海外封爵令》,开启华夏航海大时代! (第1/3页)

    一二三六年十一月,萨迦派、宁玛派、贡噶派、嘎当派……吐蕃共十三个派系的首领人物,携带吐蕃各大系的户籍民册,齐至凉州,拜见赵朔汗国的二王子赵衍。

    按照赵朔的计划,赵衍将以王子之尊,驻守吐蕃五年,为将吐蕃彻底纳入华夏版图,打开局面。

    关于以后帝国如何治理,赵朔现在其实还没考虑好。

    如果是之前,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将吐蕃分封给一个儿子。这地方的地理环境太恶劣了,土地贫瘠,地广人稀,能维持住稳定,不给中原添乱就好。

    如果赵朔的一支子孙能将吐蕃化为华夏熟土,就已经称得上功德无量了。

    不过,这不是有线电报,有希望在赵朔的有生之年完成吗?

    到底是维持一个统一的全球性帝国,还是进行分封?分封,又究竟分封哪些地方?吐蕃是不是应该进行分封?

    赵朔有些拿不定主意。

    再说了,赵朔现在才有五个儿子成年,最终到底有几个成才能够镇守一方?谁适合分封在哪里?现在也言之过早。

    所以,赵朔只是暂时定下了赵衍镇守吐蕃五年之事。

    吐蕃的十三系首领,当然早就得知了赵衍镇守吐蕃的消息。在凉州知州衙门内,向赵衍大礼参拜。

    他们为了表达对赵朔汗国的忠诚,主动提出,请为赵朔上尊号文殊菩萨,宣称赵朔是文殊菩萨转世,理应统治整个吐蕃。

    关于这点,赵衍当然不会同意。

    人家贵由都号称“天上之上帝,地上之贵由汗,全人类的皇帝”了,赵朔称什么“文殊菩萨”,也太掉价了。

    再说了,这也太便宜了吐蕃那些喇嘛。

    当然了,他们要是向高原上的百姓们宣称,是文殊菩萨转世为赵朔汗,发下大慈悲,为他们分了田地,赵衍也不会计较。

    然后,赵衍宣布了对吐蕃进一步的命令。

    首先,就是吐蕃的各系私兵必须交出来。一部分将直接成为普通百姓,分给田地。另外一部分勇武一些的,将转为赵朔汗国的府兵。

    其中最勇健的五千人,将和赵衍带入草原的五千官兵一起,组成一个新的万户。

    这个万户不入八旗之列,番号为赵朔汗国高原万户。

    对于这个处置,十三系首领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心头一片灰暗。整编完成之后,他们再无任何军事力量,只能在精神方面对吐蕃人进行影响了。

    赵衍接下来宣布的消息,对吐蕃人整体来说,就全是好消息了。

    其一,赵朔汗国的军政人员进入吐蕃之后,不但要进行均田,而且会给百姓们发下铁制农具。这些农具全部无息,本钱分十年还清。

    吐蕃原来其实是有一定数量的铁制农具的。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中原的各种先进技术。

    要不然,大唐年间,吐蕃能拿几十万大军来,和唐军对抗,还互有胜负?

    只是自从唐末以来,一方面气候变冷,吐蕃之地变得越发不适合人类生活。另外一方面,吐蕃分裂,各大势力互相攻伐,进一步破坏了生产力。

    到了现在,铁犁在吐蕃都成了稀罕物,就更不用提其他农具了。再加上这些佛爷的敲骨吸髓,吐蕃百姓的生活困苦之极。也就是吐蕃宗教氛围浓厚了,换了其他地区,恐怕早就揭竿而起。

    赵朔入吐蕃,这个地区的出产,起码要能养活他驻吐蕃的各级官吏和大军吧?

    提高吐蕃的生产力水平是必要的。

    只是赵朔不准备如唐太宗李世民一般,向吐蕃输入技术,而是直接提供成品。

    铁制农具、各种生活用品、茶叶,白糖、白酒……都可以向吐蕃销售。

    吐蕃能卖出的各种货物,吐蕃马、牦牛皮、麝香、冬虫夏草、黄金……对赵朔汗国也不无小补。

    待一切上了正轨之后,赵朔才会尝试向吐蕃进行移民。

    依照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吐蕃养两百万人还是没问题的。现在的吐蕃,却仅仅五十来万人。

    赵朔觉得,移民个二三十万汉人过去,问题不大。

    其二,就是赵朔汗国朝廷出资,为吐蕃修建二十三条铁锁桥。

    吐蕃自从唐末以来,就分成了十几股势力,为什么一直无法统一?

    天然地理环境,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河流、山崖峭壁将吐蕃分成了十三个大大小小的区域,交通都非常困难,更别提发动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