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道德底线 (第2/3页)
怎么立功?
所以不管是公孙瓒还是鲜于辅,此刻都是反对入朝。
跟着赵基重创东胡,或者南下与袁绍再战一场,都能让新加入幕府的幽州汉胡豪强建功立业。
若是追随大司马无法建立什么功勋,那岂不是白白投降了?
新加入的幽州人如此的激动,更别说追随赵基武装游牧的汉胡诸将。
越是追随赵基时间长久的部队,越是喜欢追随赵基作战。
甚至有的军吏已经发展到了享受战争、喜欢战争的层次,因为绝大多数吏士追随大司马作战时,除了当场阵亡的倒霉蛋外,其他伤残吏士都能得到妥善的救护与安置。
这些人已经到了迷信赵基的地步,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是谁。
赵基见军心可用……可也只是看起来的军心可用。
不同于当世名将或大儒,赵基早已被各种套路、反套路洗刷认知。
所以场中幽州汉胡的表态,赵基并不会当真。
就连汉军吏士,赵基也开始质疑他们的真实立场。
等都尉以上的中高级军吏陆续表态后,赵基才说:“诸位,岂不见袁术败亡之速?当以袁术为前车之鉴。我自会上表谢绝,还请诸位不必如此。”
公孙瓒依旧开口,瞪着眼睛:“大司马,以末将观之,这势必是朝中乱政。如若放任,危害不浅。”
他还是想鼓动赵基去打袁绍,打掉袁绍兼并河北,幽州健骑才能勉强算是完整形态的河北精骑。
顾及到公孙瓒个人的颜面,赵基还是耐着心思解释:“朝廷不知我军艰苦,措辞用字难免疏漏。具体如何,暂时不论。”
公孙瓒咬咬牙很想瞪着眼睛骂一顿赵基的腐朽……可考虑到赵基本人的射术、剑术,以及赵基身边的锐士,公孙瓒也只能忿忿不平,返回席位后低头不语。
临时会议就这样结束,可朝廷诏书内要封拜赵基为护国公的消息不胫而走,使得更多的故人开始向赵基写信,或劝赵基顺服于朝廷,也有来信劝赵基小心谨慎。
至于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