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7章:罗马使者在大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537章:罗马使者在大汉 (第1/3页)

    中央之国带给他们的震撼总是一波接一波。

    当船只沿着黄河进入洛水,再停靠在洛阳附近时,

    张扬四周的使者又在心底默默想到。

    洛阳,

    这是中央之国的都城,

    它强大、富裕,高大、威武。

    其他的城市在它面前,都只能成为俯首的晚辈。

    曾经在罗马史籍中记载,获得无数吹捧、夸赞,仿佛无限荣光垂下之地的西秦安都城、玉壁城,可能也无法与之相较量。

    也许只有那前汉的都城长安,才能于这座庞大却整洁,人流如织往来的城市面前,保持傲然挺立的姿态。

    “这里的人口有多少?”

    使者忍不住发问,“一想到他们都是这个国家的公民,都有着诸夏的血脉,我总会为此生出一些惶恐的感觉来。”

    在初次经过坐落于中原的城邑时,

    使者便好奇的指着街道上的人群,询问大汉朝廷接收国书后,为其派来的向导,“这里面有多少公民?”

    向导理解了“公民”的含义后,便哈哈笑了起来,对使者回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大汉没有你们那样的区分。”

    即便是在古老的商周之时,也只有“国人”和“野人”的区别。

    而后者在接受了足够教化,承担起为国家纳税效命的责任后,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诸夏的一部分。

    即便远在西海、新夏、泰西,乃至于大洋彼岸的殷洲,

    只要大汉的国力足以支撑它将军队派遣过去、将官吏安排过去、将政令传达过去,

    那么,

    那里的百姓也会成为理所当然的“王臣”。

    更别说本就是诸夏一部分的西秦和夏隋之国了。

    可惜,

    路途遥远,艰难不断,

    在域外很多地方,

    大汉只能以“天子”的身份,先册封承认一些诸侯,对之进行管理了。

    使者听到这样的话,又想起自己东行经过的西秦故土、隋杞之国,便对自己的同伴说:

    “难怪先人的笔记里,会将诸夏称之为‘吞噬世界者’。”

    “几百年后,阳光照耀下的土地上,只怕都要迎接‘天子’的统治了。”

    罗马见证了西秦的兴起,也见证了西秦的毁灭。

    他们还记得在诸夏人到来之前,西海的模样。

    而如今,

    在那里打得肝脑涂地的,又有谁不自认为是嬴秦的继承者呢?

    至于那些想要趁机起事的蛮夷?

    则是刚刚冒出头,就被诸夏君子们精准点杀了。

    同伴听到他的话语,便怀抱着希望说道:

    “诸夏做过的事,奥古斯都也正在效仿,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不然的话,我们又何必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寻求更多的智慧和恩赐呢?”

    罗马一定会像诸夏一样长存不衰。

    而当其所创立的伟业得到继承,其国人的血脉不断繁衍,

    “罗马”必然会迎来再一次的升格。

    从一座城市,变成一个国家。

    最后,

    则会成为一个民族的名字,并在漫长的历史中得到永恒。

    使者点了点头,因直视了洛阳这座都城繁荣,而显得有些低沉的神色又昂扬起来。

    随后不久,

    他们来到了诸夏天子的面前,并为之献上了奥古斯都精心准备的,那带着满满地中海气息的礼物。

    天子对之很是喜欢。

    虽然早已通过西秦和丝路的关系,对罗马有所了解。

    但位于大陆东西的两个大国像这样的直接交流,还是第一次。

    “朕应该回些礼物,来向你们的君主表达友好。”

    他这样说着,下令让臣子从自己的宝库中挑选一批宝物,让使者们沿着来时的道路,再带回大陆彼端的罗马。

    随后,

    他又给予了罗马使团很多优待,哪怕听到后者提起,希望拜访一下大汉的“有道之士”时,也未曾变过脸色。

    太平道固然为今汉带来过不小的麻烦,

    但那终究是过去的事了。

    头脑一直很清醒的天子明白,有些东西不会因为自己的厌恶排斥而消失不见。

    所以,

    他从未下达过弃绝大汉道派的旨意,只是像隋国那样,一再加强对那些道士的管控,并扶持沙门与之对垒。

    那占地广阔,漆面还没有干透的白马寺,

    总不能真的是因为天子信佛而兴建起来的吧?

    有时间派人到处抓道士,愚弄民众禁锢他们的思想,镇压各地的反抗,

    还不如将这样的精力用在培养继承人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