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大唐盛世 (第2/3页)
计行事,吐蕃大军不战而溃。
而当硝烟散尽,他又会邀上三五好友在曲江亭宴饮,席间挥毫写下“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的诗句,其文风之雄健,被时人称为“燕许大手笔”(燕指张说,许指许国公苏颋)。
沙场之上:气吞山河的铁血名将
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一支唐军正在训练唐协军。
为首的将领身披明光铠,手持长槊,在乱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他便是郭子仪。
此时的他还只是朔方军的一名偏将,但已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比郭子仪早三十年,另一位名将正驰骋在西域的战场上。
高仙芝,这位出身高句丽的将领,最擅长在绝境中创造奇迹。
天宝六年,他率领一万唐军翻越帕米尔高原,突袭吐蕃控制的小勃律国。
当唐军出现在连云堡下时,吐蕃守军还在饮酒作乐——谁也没想到,这支军队能跨越海拔四千米的雪山。
高仙芝身先士卒,手持陌刀劈开城门,唐军如潮水般涌入,不到半日便占领城堡。
此战后,七十二国皆遣使入朝,唐朝的势力范围延伸至葱岭以西,敦煌壁画中“万国来朝”的场景,正是这段历史的生动写照。
在东北的战场上,薛仁贵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传颂。
这位“三箭定天山”的传奇将领,曾在安市城之战中身着白衣,手持方天画戟,单骑冲阵,吓得高句丽军队望风而逃。
太宗皇帝曾指着他对群臣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薛仁贵。”
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仁心——平定西突厥后,部下建议屠城震慑,他却坚决反对:“用兵之道,在于安民,而非杀戮。”
最终,他不仅赦免了城中百姓,还发放粮食安抚,当地胡人感念其德,为他立碑纪念。
每当夜幕降临,长安的平康坊总会传出阵阵欢歌,其中最热闹的莫过于贺知章的府邸。
这位自号“四明狂客”的老诗人,此刻正与一群年轻文士饮酒赋诗,他指着墙上刚写好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笑着对身边的李白说:“太白啊,你看这春风拂柳,是不是像极了长安的少女?”
李白举杯应和:“贺监此言极是,若再添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便更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