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01章 一日杀三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901章 一日杀三子 (第3/3页)

再讲“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李隆基在长生殿里待了三日。

    他看着案上那半块碎裂的“忠孝”玉佩,忽然想起李琚小时候,自己教他射箭,那孩子箭术不佳,却总说“要像父皇一样,射退所有来犯的敌人”。

    心口的钝痛一阵阵袭来,他却只能靠烈酒麻痹——他是天子,不能有悔,更不能让旁人看出他的动摇。

    第四日清晨,他终于走出长生殿,第一道旨意便是任命李林甫为中书令,总揽朝政。

    李林甫踩着三位亲王的血,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清洗朝堂。张九龄虽已罢相,却仍在洛阳养病,李林甫让人罗织罪名,说他“与废太子暗通款曲”,将其贬为荆州长史,次年,张九龄在贬所病逝,临终前叹道:“开元盛世,竟成绝响。”

    曾经跪在宫门外劝谏的王忠嗣,被李林甫构陷“私通吐蕃”,虽因战功赫赫免了死罪,却被贬为汉阳太守,终生不得回京。

    那些曾为三位王爷鸣冤的御史,要么被贬到瘴疠之地,要么被安上“贪赃枉法”的罪名,抄家问斩。

    朝堂很快成了李林甫的天下。

    他常对朝臣说:“诸君见过仪仗队里的马吗?食三品草料,可一旦嘶鸣,就会被立刻牵走,换成别的马。”

    这话成了官场的金科玉律,满朝文武噤若寒蝉,连走路都要轻手轻脚,生怕触怒了这位“口蜜腹剑”的宰相。

    为了巩固权势,李林甫开始提拔胡人将领。

    他对李隆基说:“胡人骁勇善战,且无党羽之患,让他们镇守边疆,可保万无一失。”

    李隆基正乐得将朝政交出去,整日与杨玉环寻欢作乐,对李林甫的话言听计从。

    于是,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胡人将领手握重兵,边镇的兵力竟达到了中央禁军的三倍,大唐的兵权,渐渐旁落。

    安禄山进京时,李林甫亲自到灞桥迎接。

    这个三百斤的胡人在李林甫面前,竟像个乖巧的孩子,连大气都不敢喘——他知道,这位宰相能轻易让自己身首异处。

    两人相视一笑,眼底却各藏着算计。

    李林甫将安禄山视为棋子,安禄山则把李林甫当作向上爬的梯子。

    长安城的百姓渐渐发现,街面上的巡逻禁军换了面孔,税收越来越重,而宫里传来的消息,总是“贵妃又得新宠”“陛下为博贵妃一笑,命岭南快马送荔枝”。

    有老臣想起开元年间,李隆基为了节省开支,亲自下令削减后宫用度,忍不住在茶馆里落泪,却被邻座的人捂住嘴:“慎言!没看见街口的告示吗?‘非议朝政者,斩立决’!”

    三位亲王被赐死的第三年,长安城的牡丹开得依旧泼泼洒洒,只是看花的人换了心境。

    李隆基带着杨玉环在曲江池畔设宴,岸边摆满了从江南运来的奇花异草,乐队奏着新编的《霓裳羽衣曲》,舞姬们的裙摆扫过水面,惊起一串涟漪。

    席间,安禄山再次上演“认母”的戏码,他趴在地上,学着婴儿的啼哭,逗得李隆基哈哈大笑,却没看见杨玉环转过脸时,眼底的厌恶。

    宴罢回宫,李隆基在龙辇上打盹,梦里忽然出现三个模糊的身影,看不清面容,只听见他们说“父皇,长安要亡了”。

    他惊醒时,龙辇正行至朱雀大街,街旁的槐树上,有乌鸦在嘶哑地叫。

    高力士低声道:“陛下,李林甫大人奏请,要为安禄山加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李隆基揉了揉眉心,挥挥手:“准了。”

    他现在只想快点回到长生殿,那里有温暖的炉火,有杨玉环的笑,不用听这些烦人的政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