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叫朕圣人 (第2/3页)
道全铺了青石板,三十里一驿,五十里一亭,驿马换得勤,不着急的公文也可以不再使用火车。
运河上的漕船首尾相接,船头的水密舱让运粮损耗减了三成,广运潭的漕运大典上,江南的绫罗、蜀地的锦缎、岭南的荔枝堆成小山,各国使者看得直咋舌。
长安西商场的商铺比乾武年间多了一倍,波斯的香料、大食的宝石、扶桑的折扇摆在同一铺面上,胡商与汉贾用唐语讨价还价,柜台上的开元通宝码得整整齐齐。
夜市里,胡姬的琵琶声混着糖炒栗子的香气,三更天了还有人提着灯笼逛街——金吾卫巡逻时,见了晚归的百姓只笑着提醒“慢些走”,再不像从前一入夜就锁坊门。
国子监扩招到三千弟子,连吐蕃、新罗的王子都来求学。
集贤殿里,学士们校勘的《五经正义》刻版印了上万册,寒门学子也能买得起教材。
科举考场外,举子们捧着“时务策”讨论得热烈,有个从蜀地来的书生说:“从前村里出个秀才能吹三代,如今考中进士的,十有八九是农家子。”
可这盛世的光环,也渐渐晃花了李隆基的眼。
起初是对排场的讲究。
他嫌太极宫不够气派,下诏扩建兴庆宫,从江南移栽来的奇花异草占了半座宫苑,光是养活这些花草的花匠就雇了上百人。
有次有小国献来一头狮子,他竟命人用黄金打造狮笼,还让乐府谱写《狮子舞》,在朝堂上表演了整整三日。
同时他对劝谏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
张九龄曾拿着边将安禄山的谋反迹象奏报,劝他“早做提防”,他却拍着桌子笑:“朕治下四海臣服,一个蕃将能翻起什么浪?”
后来见张九龄总提“节俭”“防微杜渐”,干脆借故将其罢相,换上了只会说“陛下圣明”的李林甫。
最显眼的是对“祥瑞”的痴迷。
地方官摸透了他的心思,纷纷上报“嘉禾生”“甘露降”,他每次都要大肆庆贺,还命人将这些“祥瑞”绘成图册,送遍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