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7章 拉满!通通拉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7章 拉满!通通拉满! (第2/3页)

,没法直接挂钩作战能力。

    与战斗力直接挂钩的只有一项,那就是具体到小数点后的“能力参数指标”。

    比如装甲突击营的最大突击速度,在平原的突击速度必须达到多少,在艰难地形的突击速度必须达到多少。

    常规作战的突击速度多少,极限强行军的突击速度多少。

    防空导弹在10公里,20公里之内,实际拦截率分别是多少,在平原和山区等不同地形的偏差是多少。

    等等这些各部队相关的数据,对组建初期的合成率都非常重要,

    和最终的战斗力直接挂钩。

    就比如常人看坦克只看装甲和火力,觉得这两项强的坦克就厉害。

    其实对于主打突击作战的坦克来说,机动性和冲击能力同样很重要,跑不起来的坦克战斗力起码减半。

    旅指挥所知道了具体的速度,才能更好的制定出作战策略。

    否则装甲突击营突击敌某部,以最快速度都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旅指挥所却将时间定在了二十分钟。

    这前后差了十分钟,坦克没法按时抵达,后果是会很严重的。

    很可能导致整个战术失效!

    其他的还有油料自持力标准,全机械化的各个连队的储备燃油,以几次突击所需的燃油为基准最合理。

    战损抢修的时效怎么规定,坦克受损配备重型拆装工程车的情况下,规定多少时间内修复为合格。

    达不到标准又该怎么训练,怎么对数据进行优化。

    各连队的弹药携行基数多少,连队储备的弹药基数多少,是常规中型旅的几倍,必须取一个最佳中心点。

    弹药带多了影响行军速度,带少了可能不够战斗所需。

    这个问题必须着重考虑。

    毕竟重装合成旅的战斗风格,和钢七营设定的野战突击完全不同,主打的风格就是一个火力至上。

    弹药的携带储备,必须贴着极限走。

    也就是在不影响机动性的情况下,能带多少弹药就带多少弹药。

    相关的数据要设定的太多太多,多到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忙过来,陈军能做的只是把各数据点出来。

    每个点的具体参数指标是多少,需要一整个团队来进行后续操作。

    并且还得在合成旅组建后的训练中,根据训练情况对参数随时进行调整,直到调整出一个最优的数据。

    这也是合成旅以后的主要训练方向,把看不见的战斗力数字化。

    看得见摸得着的战斗力。

    才能让部队的指挥官打明白仗,发挥出该有的实力。

    合成旅涉及的参数指标项目太多,陈军光在这个方面花费的时间,加起来粗略一算超过半个月。

    这么长时间。

    把陈军本人都吓了一跳。

    而这还不是最费时间的工作,初步设定合成旅必须的“基础攻防作战编组”,陈军更是用了近20天之多。

    研究开发编组战术本就极难,当初合成营就熬死了陈军不少脑细胞,

    如今规模编制比之前翻了几个倍,陈军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就会更多,研发的难度会呈指数上升。

    合成旅这个级别的单位,哪怕只是基础攻防作战编组,都要花费大量的心思。

    陈军研究了将近半个月时间,也就开发出了五套基础进攻作战编组,还有三套基础防御作战编组。

    进阶的战术根本没时间想,只能放在以后再找时间。

    研发出的这八套作战编组中,攻防都有一套大成之作,其中最典型的攻防作战编组,被陈军命名为楔形攻击阵。

    为了更好的演示定位各个部队,陈军特意采用了abc字母来定点。

    具体排兵布阵如下:

    装甲突击1营加一个工兵分队,负责顶在全旅最前面的A点。

    工兵负责配合装甲突击营布阵,在装甲突击营发起进攻的途中,解除途中所遇到的障碍和雷区等。

    确保装甲突击营的行进路线安全,能够最大化输出战斗力。

    左右B点、C点两翼由机步营负责,特战营派遣侦察分队协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