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光猛南下 (第2/3页)
难。臣请陛下,暂赦刘彦韬、刘全明,允许他们军前立功,将功补过。”李皋犹豫着,边说边看楚王。
楚王却只是呵呵一笑,道:“这次念庵却是和拓跋恒意见一致啊。他昨晚上奏章,一力替刘彦韬等人开脱。寡人想了想,确实言之有理啊。这两人功勋颇著,虽然品行有损,可是素来忠心耿耿。一纸诏令,二人边束手而擒,但认罪求饶,却不敢有丝毫异动。既然你们都同意,这人就启用吧。”
李皋听说拓跋恒果然上章比自己早,心里有些腻味。如果只是拓跋恒上奏,而李皋却坚持反对的话,楚王也未必会启用刘彦韬。可马光亮他们想借机卖好于刘彦韬,没想到拓跋恒却抢先一步。向来是雪中送炭要好于锦上添花,这事儿刘彦韬若知道恐怕感激的人只会是马云他们。。。不过,把刘彦韬这些宿将调出长沙,对二王爷整军来说,就更方便了一些。
楚王又转头问秦师郎道:“老将军,你觉得派哪些军队好啊?”
秦师郎看了李皋一眼,说道:“老臣以为内军不易大动,只要将领选对人,数万人马应该就足矣教训刘氏不敢轻辱我国。”
秦师郎这话说了等于没说,2万也是数万,6万也是数万。来的路上李皋若明若暗的说了马光亮的意见,就是派2万内军,在抽调郎州、荆南各两万兵马。可秦师郎不糊涂,马希广一倒,夺嫡之争不是水落石出,而是越演越烈。自古夺嫡之争最无情,自己老了,何必在横插一脚,给子孙留祸呢。
秦师郎如此油滑,倒也不出李皋意外。李皋不待楚王询问,自己说道:“老臣和老将军意见相仿,内军不易大动。臣以为派遣2万内军,再从郎州、荆南抽调一万内军,应该就足够对付刘氏了。”
楚王沉吟了一下,点点头,说道:“就这么办吧。李皋你来拟制,抽动郎州、荆南军队。”
“臣遵命。”李皋看了眼楚王,张了张嘴,似要说什么,最终却是什么也没说。
楚王见李皋欲言又止,奇怪的问道:“李皋,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老臣,昨夜读三国志,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