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三大高僧联手逼宫 (第3/3页)
青莺嘴儿半张,大清早地懵了:“大人,你……你今天进宫,是求官?”
“求官太俗了!岂是我这斯文人所为?我是给陛下创造个条件,让他给我升官。”
青莺眨巴眼睛:“你都没入宫,你就那么肯定陛下真的会给你升?”
“不信吗?要不要赌一场?”
青莺抚额:“大人,如果我有你需要的东西,我真的愿意赌,可我啥都没有,赌啥啊?我去备车!”
半个时辰之后,林小苏坐上了半龙车,出了李府。
作为这时代的官员,有两种出行方式,一是官印破空,二是马车出行。
官印破空简单方便,但是,似有炫耀之嫌,官员没啥急事的时候,不会这么干,只会选择坐上马车,穿过市井,以示与民同在。
但马车也是分等级的。
皇帝出行,八匹龙马。
太子出行,四匹龙马。
亲王出行,三匹龙马。
普通皇子,一至三匹,看你高调还是低调。
除了皇亲之外,就不能用龙马了,只能用半龙马。
何谓半龙马?身上或多或少有点龙之血脉,但经过不知多少代的稀释,已经越来越没有龙的特性。
比如说林小苏家这一匹,是皇家御赐的,也算是半龙马中品质较好的,但是,它身上也只有屁股位置,有一块鳞。
而且这块鳞,丑得很,说它是龙鳞说得上,说它是马屁股上长了块疮,大概也没人有意见。
但林小苏不在乎啊,坐在车厢里,欣赏着前面赶车人曼妙的身段。
是的,青莺的身段,还是很动人的。
有可能这就是她这种角色需要的。
她要的不是脸蛋,不是胸,不是水分丰盈,而是行动迅速,腰肢得有爆发力——嗯,这一点莫想歪。
风吹吹,雨飘飘……
大街上行人少了很多,马蹄嗒嗒,驰向皇城。
皇城直入,因为这架马车上,悬挂了一个五品图案。
五品官,是可以直入皇城的。
宫城就不行了。
林小苏马车停下,告诉里面的值守禁军:“请通报,五品巡察使李承年求见陛下!”
禁军听到前面几个字,脸有不屑,五品官求见陛下?
陛下有空见你这个芝麻绿豆?
但突然听到李承年三个字。
禁军守卫心头一震。
这三个字,在一般人眼中没啥分量,但是禁军不一样啊,他们大统领霍刚接连两次大发神威,荡平心阁,扫平吞云寺,都是跟在一个人身边。
这个人,就是新提拔的巡察使李承年!
这两次大行动,让禁军名声大震,将御林军压得抬不起头来,让禁军脸上好不光彩,是故,禁军值守对林小苏的态度客气了许多:“李大人,请先在此稍侯,属下这就去禀告陛下。”
一路飞跑。
陛下此刻在文灵殿。
刚刚在武英殿早朝,本来他应该回后宫,而且他也有新的安排,那就是去龙妃那边试试年轻的身体机能。
但谁想到,刚刚退朝,就遇到了面前的糟心事。
三个佛门大佬求见!
而且这三位,他还不能不见!
因为他们是大荒国三座万年古刹的方丈,玄风大师、智定大师、妙语师太。
佛门,正常情况下,不争不抢,辈分再高的大师到得民间,受不受尊敬,还得看人信不信你那一套。
但是,佛门最奇妙之处就在于,他的上限高!
象这种身份的大师,于佛门一言九鼎,在整个大荒,拥有以亿为单位的信徒,别人可以不鸟他们,皇帝真不能不鸟。
否则,人家一句话,就可以在民间给你造成无边的困扰。
所以,这三位大师宫门外求见,陛下也只能接见。
当然,他也做足了准备,选择了防护最严密的文灵殿,霍刚在侧,隐龙卫首领在后,哪怕这三位大师俱是执境高人,他也可以确保不被人所趁。
这些,是这位帝皇为防备山野之人暴起发难所作的准备。
但是,在面对这三位大师的来意时,陛下还是觉得准备不足……
“陛下!”玄风大师率先开口:“贫僧三人今日前来,为的是佛门同道玄空之元神,玄空师兄苦修三千年,得一正果何其不易?落得一个肉身消亡何其可悲?陛下岂能拘其元神?”
“阿弥陀佛,玄风师兄此言极是!”妙语师太道:“修行道上,拘人元神都是阴毒之法,陛下并非修行之人,以皇权拘前辈高僧之元神,若是传将出去,岂不让佛门亿万同道俱都感叹,大荒皇朝倒行逆施,不尊天道?”
一人一步踏出!
七皇子洪云!
“两位大师大谬也!玄空贼秃妄动因果,遭受的本就是天道之诛,他之元神,岂能轻易释放?”
别人不知道玄空与皇家结仇的内幕,他知道。
智定大师低吟佛号:“殿下言玄空师弟妄动因果,却不知动的是何种因果?牵涉何人?能否公告天下,以取信天下?”
洪云心中一团怒火大炽,但是,他却不能开口。
这就是这件事情最大的难。
身为皇子,身为知情人,他为十年前的吞云祈福而愤怒,为玄空这贼秃而愤怒,但是,这件事情是如此之忌讳,根本不能公之天下。
只要有一丁点引风草传出,父皇就会满身骚。
千万不要低估了世人的推理能力,世人只要知道了因果错这一层,立刻就会知道,刚刚死于狱中的太子,是陛下所杀。
虎毒尚且不食子,父皇这是禽兽不如!
关于父皇杀皇兄之事,他内心其实也根本过不去这道关。
事到如今也是心态如沸……
刑部尚书宋立夫一步踏出:“敢问三位大师,玄空斩三尸之事是真是假?”
“阿弥陀佛!是真!”玄风大师回答。
宋立夫道:“修行道上斩三尸,斩的是本体抛弃之身,是否?”
“正是!”
“玄空已斩佛尸!”宋立夫道:“斩却佛尸,自身已处于佛之对立面,三位佛道高贤,不以此贼抛弃佛门而痛心疾首,而为此贼残留的魔性元神万里奔波,岂非背离佛门宗旨?愧对亿万信徒?”
这话一出,直接回避了“因果错”这最难回答的话题。
巧妙地将话题转换成佛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