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北征松漠 (第2/3页)
郡王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听闻渤海郡王近些年来求仙问道,与许多方士为伴。”
西门君遂将高骈近来的举动说出,刘继隆听后无语,心道老天给了高骈一个好身体,不想他年老过后却是个魔怔人。
这厮要是少吃点丹药,估计都能再活十几二十几年。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他吩咐道:“告诉渤海郡王,求仙问道不过是虚妄,让他遣散那些方士,好好修身养性吧。”
“是……”西门君遂颔首应下,刘继隆则是又补充道:
“若是他不相信,便让他捉些鸡鸭喂食那些丹药,只需要几天便能知晓那些丹药是否有用了。”
“奴婢这就吩咐下去……”
西门君遂恭恭敬敬的应下,但又不免说道:“古往今来,许多帝王将相都追求长生,为此求仙问道,唯有汉高祖与陛下能如此豁达。”
刘继隆听后轻笑,拿起桌上奏表道:“汉高祖自然豁达,而某不过是知晓求仙问道皆为虚妄,所谓丹药皆剧毒,方而如此看开罢了。”
话音落下,他低头继续处理起了奏表,西门君遂则是走出贞观殿,吩咐人前往渤海郡王府而去。
半个多时辰后,当渤海郡王府内的传谕宦官话音落下,站在他面前的高骈则是面色不改,但心底却感受到了些许不舒服。
他自认为自己已经在家中老老实实,可陛下却还要派宦官来断绝自己求取长生之路,难道是为了报昔年之仇吗?
高骈深吸口气,憋屈着作揖道:“臣高骈,谨遵圣谕……”
见他应下,传圣谕的宦官补充道:
“陛下还说了,若是渤海郡王不相信,可令将丹药喂食鸡鸭,只需要几日时间便能知道这些丹药剧毒。”
补充过后,宦官看向身后的几名兵卒:“将王府内的方士尽数驱逐出京!”
“是!!”
十余名兵卒开始动手,不多时便在嘈杂声中将高骈重金请来的十余名方士用棍棒赶出了渤海王府,并派人将他们押送离境。
做完这些后,宦官便对高骈行礼离去,高骈则是独自生气走回正堂。
王府内的家丞连忙跟上他脚步,紧接着作揖道:“高王,宫内的人将方士带走了,但丹药却留了下来。”
“留下了?”高骈略微感到诧异,但很快想到了刘继隆让人带给自己的话。
这些丹药可都是价值数十上百贯药物炼出来的丹药,寻常人自然不可能让鸡鸭去试药,正常都是让人去试药的。
正因如此,试药的人只要没事,这些丹药就能被放心食用。
但刘继隆令人交代的这些话,不免让高骈有些多想。
思绪片刻,他忍痛道:“令人取出三十枚丹药,选出一只家禽,每日三顿以丹药予它服用,且看看是否如陛下所说那般是剧毒。”
“这……”家丞闻言不免感到肉疼,他可是知道这些丹药价格的。
“盯紧仆人,若是有人敢私自偷藏偷服用丹药,立马送官论罪!”
提起惩处家仆的事情,高骈又不免感到了不舒服。
前唐时打死家中奴婢,顶多就是罚钱,而今却连亲自动手教训都不行,还得送往衙门去教训,着实憋屈。
想到此处,高骈冷哼着取出话本,安静研读了起来。
自刘继隆写出《西游》、《三国》等话本以来,话本便渐渐风靡,继而诞生了许许多多书写话本的文人。
在这其中,许多前唐文人不愿出仕大汉,便多书写话本来提高名望,赚取钱粮。
这种情况,又从大汉发行报纸以来扩大影响,不少文人都摘抄自己话本中的内容发到报纸上,以此吸引富户采买话本。
话本的风靡,导致地方上的书坊也渐渐繁荣起来,许多书坊还会与文人签订契约,以此来培养独家话本,提高书坊名声。
只是有刘继隆的话本珠玉在前,后来的话本也多模仿《西游》、《三国》,继而出现了许多神魔志怪和历史的话本。
高骈喜欢研读神魔志怪的话本,为的就是寻求长生之道。
奈何西游在前,他看其它的话本总是觉得差了些,心心念念间,他不免道:
“这些庸才所写话本着实不堪入目!”
暗骂之后,他拿起大汉的《国报》与《京报》开始研读,其中提及了大汉要对契丹和奚部用兵的消息,这令高骈感觉心痒痒的。
他虽然六十有二,可精力依旧充沛,身体健壮,满头黑发。
看着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庸才都在前线连战连捷,他自然心痒难耐,但却又拉不下脸面去求刘继隆。
他知道只要自己开口,刘继隆肯定会给自己安排差事,但他就是低不下这个头。
这么想着,他心里越来越烦躁,最后干脆起身往别苑走去,准备去池塘钓钓鱼来磨炼气性。
在他磨炼气性的同时,时间也在飞速流逝。
几日后,家丞突然凝重着脸色找到了正在练字的高骈,躬身作揖后才道;“高王,那些家禽近几日来腹泻拒食、羽毛蓬乱,今早有一只呕血而死,这……”
闻言,高骈手中毛笔轻颤,使得一幅字瞬间不成样子。
他脸色阴沉抬起头来,家丞更为恭顺。
“死了?那之前试药的那几个家仆呢?”
“家仆们没事,但家禽确实如老仆刚才所说,腹泻拒食、羽毛蓬乱、呕血而死。”
家丞的话令高骈感到了不安,思前想后下,他还是觉得性命更为重要,不免咬牙吩咐:“准备马车,吾要入宫面圣。”
“是!”家丞闻言眼前一亮,连忙应下并很快为他安排了马车。
高骈忐忑不安的乘车前往宫门,不多时便得到传令,准许他步行入宫前往贞观殿。
高骈硬着头皮前往了贞观殿,沿途见到了不少入宫的官员,而他们都错愕的看着自己,这令高骈感到老脸通红。
过去十年时间里,高骈虽然投降并被获封郡王,但他可都在府中度日,便是大汉立国和每年的大朝会他都不去。
如今他突然出府入宫,消息很快便如秋风般横扫了整个南衙。
“臣渤海郡王高骈,求见陛下……”
“进——”
贞观殿前,高骈硬着头皮开口唱礼,殿门处的宦官则是唱声通传,得到圣谕后方才准许高骈入殿。
高骈胯步入殿,很快便在宦官带领下来到偏殿,并见到了正靠在椅子上,饶有兴致看着自己的刘继隆。
十年不见,刘继隆外貌看上去顶多三十出头,而他高骈即便身子健壮,也能看出老迈了不少。
他比刘继隆大了十二岁,状态却差了三十年。
“臣渤海郡王高骈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平身吧。”
他按照唐制对刘继隆三呼万岁,刚准备跳舞就被刘继隆拦了下来。
“赐座。”
刘继隆看向西门君遂,后者则令宦官赐座高骈。
高骈行礼后坐下,刘继隆这才开口道:“可是府中家禽毙命了?”
他幽幽开口,声音却如刮骨刀般在高骈的脸上剐蹭,使得高骈老脸通红。
“臣想询问陛下,臣已服用丹药十五年之久,以臣身体如此,是否会如那家禽般毙命……”
高骈忐忑不安,而刘继隆则是在听到他吃了十五年丹药还能保持如此状态时不免错愕。
在他所知皇帝中,长时间吃丹药且还能活到高骈这个年纪的皇帝,也就武则天、刘彻、萧衍和赵构了。
哪怕是道士皇帝朱厚熜也只活到了六十岁,所以他真不知道该夸高骈命长,还是该夸他身体好。
“汝将每日三餐尽数写下,让朕看看。”
此刻刘继隆就好像个医生,而高骈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劲,恭敬从西门君遂手中接过了纸笔并写下了自己一日三餐。
待西门君遂取来纸张,刘继隆看过其中内容后,他顿时便绷不住了。
高骈这厮每日令人取露水来煮茶做饭,一日三餐虽然素菜居多,但各类糕点和蜂蜜水、甘蔗水等甜饮简直当水喝,当饭吃。
这种高糖饮食,能活到六十二岁已经不是命大了,这是天生携带长寿基因,不然早就患痛风或糖尿病了。
刘继隆前世可是体验过痛风的厉害,因此这世的他基本都保持粗茶淡饭,平日里少吃甚至不吃糕点,偶尔喝喝米酒与黄酒。
他的生活在百姓看来自然奢侈,但在皇帝之中也堪称苦行僧了。
饶是如此,这些年他身体也小毛病不断。
反观高骈又是磕丹又是嗑糖,结果现在什么事情都没有,顶多就是精神有些魔怔。
想到这里,刘继隆都有些不自然,接着说道:
“无需饮露水,多服用安神汤、甘草黑豆汤、归脾汤、少饮酒即可。”
“如此调理二三年,身体虽不能完全康复,却也比如今要好多了。”
久病成医,刘继隆指点过不少医学生做研究,自然也有些自己的心得。
高骈现在要做的就是排毒和养五脏气,同时用安神汤调理精神就足够。
吩咐过后,刘继隆又看向精神奕奕的高骈,不由想到了对大礼用兵的事情。
“朝廷如今准备讨伐契丹与奚部,同时收复辽水以南的广袤地界。”
“北事安定后,便要南下收复大礼,朕眼下尚未想到何人挂帅,若是能以汝为帅则最好不过。”
朝廷能用的将领不少,但若是说谁最熟悉大礼,那肯定是高骈和张武、王式三人。
王式如今七十有二,前几日差点病危,显然不能以他挂帅。
张武倒是不错,但张武相较于高骈还是差了些,如果能用高骈,刘继隆肯定是更想用高骈。
在刘继隆思索的同时,高骈则是在松了口气后又悬了口气。
松了口气是因为他的问题并不严重,悬了口气则是因为刘继隆想要以他挂帅。
大汉如今的情况他十分清楚,能统兵数千上万的将领不少,但若是说节制数万乃是十余万大军的,实际上也就张淮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