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八路军的扩编方案;楚云飞开刀十五军(求订阅) (第3/3页)
只要总顾问一声令下,我军上下,无不效死。”
这番话,说得是冠冕堂皇。
既表明了自己“积极抗日”的态度,又在无形中,将整个第十五军,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
楚云飞放下茶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刘参谋长有此心,楚某深感欣慰。”
“不过,”他话锋一转:“我在前来洛阳之前,有人告诉我抗日,不仅仅是在战场上杀敌。”
“整肃军纪,清除腐败,让百姓安居乐业,同样是在巩固我们的抗战根基。”
“刘参谋长你觉得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
刘和壁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正题来了。
他立刻顺着楚云飞的话说道:“总顾问所言极是!”
“我军之中,确实存在一些害群之马,平日里鱼肉乡里,中饱私囊,不仅败坏了国军的声誉,更动摇了我们的军心民心。”
“此等毒瘤,若不清除,国将不国!”
他这番话,说得是义正辞严,仿佛他才是那个对腐败深恶痛绝的清流。
很显然。
刘和壁这是在切割。
在明确地向楚云飞表明。
武庭麟和他那些镇嵩军旧部的所作所为,与他刘和壁,没有半点关系。
楚云飞看着他,眼中露出了一丝赞许的神色。
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
“既然刘参谋长也深明大义,”楚云飞的语气,变得亲和了许多:“那么,楚某此次前来,还有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刘参谋长的帮助。”
刘和壁立刻表态:“总顾问但请吩咐,和壁万死不辞!”
楚云飞缓缓地说道:“军训部最近正在编纂一套新的炮兵操典,需要从各部队抽调一些有实战经验、军事素养过硬的基层军官,来协助工作。
我看,十五军中,像第六十四师的姚北辰师长,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不知刘参谋长,可否代为引荐一下?”
刘和壁瞬间就明白了楚云飞的全部意图。
这哪里是“引荐”。
这分明就是要他,充当内应!
是要他,绕开军长武庭麟,直接与下面的师、团级军官建立联系!
这是要架空武庭麟!
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赌博。
站错了队,万劫不复,站对了队,则是一步登天。
刘和壁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这他娘的闭眼选也知道应该往哪里站。
他就不信楚云飞敢来洛阳就没准备后手。
刘和壁猛地站起身,向着楚云飞,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总顾问慧眼识珠!姚师长确实是我军中难得的良将!,“和壁,愿为总顾问,从中牵线搭桥!”
他的态度,已经不言而喻。
楚云飞满意地点了点头。
尚未来得及出声表态。
赵鹏程快步走进房间之内,附耳说了一句。
楚云飞脸色稍变,而后缓缓起身:“刘参谋长不愧是保定军校毕业的英才,这件事情就拜托刘参谋长了。”
“是,请长官放心。”
——
楚云飞的行程,被安排得密不透风,像一只上满了弦的陀螺,一刻也不得停歇。
他这次亲临洛阳和第一战区,满打满算,也只有十天的时间。
而在这短短的十天里,他需要处理的事情,却堆积如山。
首先,是督导第一战区的备战工作。
冈村宁次在华北的蠢蠢欲动,已经不是秘密。
根据情报,日军正在从关东军和华中地区,抽调兵力,补充其在华北方面军的损失。
一场大规模的反扑,随时可能爆发。
洛阳,作为连接华北与中原的战略要地,首当其冲。
楚云飞必须确保,这里的前线部队,从工事构筑,到弹药物资储备,再到作战预案的制定,都万无一失。
他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一战区副总司令刘茂恩、参谋长郭寄峤等人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地图,推演战局,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漏洞,都堵死。
其次,是审查第二战区的作战方案。
山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整个华北棋局中的重要性。
是攻是守,是牵制还是主攻,每一步,都关系到整个华北战场的稳定。
楚云飞需要通过电报,遥控指挥,确保二战区的行动。
能与一战区,乃至整个全国的战略部署,严丝合缝地配合起来。
最后。
也是最棘手的一件,便是整顿第十五军。
这是一个马蜂窝。
处理得好,能拔除毒瘤,整肃军纪,将一支乌合之众,改造成能战之师。
处理得不好,则可能激起兵变,动摇整个战区的稳定,后患无穷。
即便有刘和壁这条“内线”的帮助。
楚云飞也需要时间,去分化、拉拢、瓦解武庭麟的镇嵩军旧部体系。
将这支部队的指挥权,平稳地过渡到可靠的人手中。
这三件大事。
每一件,都足以让一个普通的指挥官焦头烂额。
而楚云飞,却要在十天之内,将它们处理得井井有条。
他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棋手,同时在下着三盘棋,每一盘,都要落子精准,沉稳有序。
时间,终究是有限的。
十天之后,无论洛阳的局势如何。
楚云飞都必须动身,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四川,灌县,蒲阳场。
在那里。
空军幼年学校第三期的新生开学典礼,正在等待着他这位军训部总顾问的莅临。
这并不是常瑞元在给他放假,让他去享受片刻的安宁。
这同样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因为,此次的新生典礼,苏联新任驻华大使,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彼得罗夫,也将应邀出席并观摩。
在当前中苏关系迅速升温,军事技术合作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
让楚云飞这位在苏联高层颇具“声望”的指挥官亲自出面。
与这位新任大使进行非正式的接触和交流,其意义不言而喻。
这是在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合作,铺路搭桥。
当然。
在这份充满了政治和军事考量的行程表中。
也夹杂一些常瑞元对他的关怀。
他的妻子,宋文英,也将在蒲阳场等待着他。
作为空军幼年学校的“名誉校长”之一,也将出席这次典礼。
对楚云飞而言。
这却是他与妻子,数月未见之后的一次短暂重逢。
从华北到中原,再到缅甸、暹罗,他戎马倥偬,转战千里。
家与国,忠与爱。
在楚云飞身上,似乎总是一对难以两全的矛盾。
他可以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也可以在会议桌前,纵横捭阖,指点江山。
但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让楚云飞的心中,却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这种情绪之中有期待,有愧疚,也有一丝的紧张。
站在汽车之前。
楚云飞脑海之中略显杂乱,他想起了自己那尚且年幼的孩子,总觉得颇为对不起自己的家人。
一旁的赵鹏程并未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迈步上前询问道:“钧座,怎么了?》”
楚云飞迅速回神,而后摇了摇头:“没事,动身吧.”
“是!”